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村屯绿化专项活动自查报告篇一:3.“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一、工作目标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以村屯周围增绿、道路两旁增绿、房前屋后增绿为重点,扩大生态优势,开展“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行动: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建设乡村绿道,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产业。以“村屯绿化”为抓手推进树种结构调整,提升村屯绿化水平,实现树种丰富、结构优良、林相美丽的绿化多功能效应。力争到2020年底,建设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0000个,以点带面提升农村绿化整体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确保绿有质量、绿有效益,村村有特色、屯屯有亮点,实现乡村增绿、农民增收,助推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二、主要任务开展“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行动。(一)“三林”,即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在村屯周围、道路两旁和房前屋后增绿。营造护村林,对村屯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以及池塘、河流周边进行全面绿化,在充分体现乡村气息、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结合村屯周围现有绿化基础,以发展经济果木林为重点,以“见缝插绿”为主要方式,提高村屯周边绿化率,形成集生态、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护村林,实现林中有院、院中有林。营造护路林,对入村道路和村屯内主要道路两旁的宜林地进行绿化,根据可绿化用地的多少,建设以果树、花灌木或景观树种为主的护路林。对不能种植乔木树种的路段,设计种植灌木林带;对已绿化的路段,视情况补种彩叶或开花灌木,将林带加厚加宽。结合实际打造以特色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为主的特色路,彰显村屯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营造护宅林,采取丛状、点状或零星种植的方式,对村屯房前屋后的零星空地进行绿化果化,有条件的在房屋周边种植花灌木。(二)“两区”,即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对面积较大、人口集中和条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件允许的村屯,动员村民以腾挪、置换或调整等方式整合绿化用地,利用村中大块空地,采取乔灌花立体绿化方式,建设公共休闲绿地,供村民休闲游赏。划定村屯周围和房前屋后原有的风景林、风水林、水源林和休闲林等区域为生态小区,实行封山护林责任制并列入村规民约,明确管护措施,严封强管,禁止在生态小区内砍柴、取土、采石、放牧、开垦,避免破坏生态。做好古树名木和大树的保护管理,乡村严禁砍伐、买卖古树名木和大树,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加强对大树古树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大树古树的自觉意识。(三)“一道”,即建设乡村绿道。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周边自然生态较好、人文气息浓厚或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村屯,试点建设环村绿道或与城镇、景区连接的乡村生态绿道、村中休闲步道和生态小区林间小道,供群众骑车漫步、享受自然、感悟历史、休闲养生,全力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四)“双发展”,即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动员农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形成一个个“微田园”,田间有院、院间有田。采用攀附藤本结果树种(如葡萄、百香果等)进行遮盖式绿化,或采用乔木果树(如枇杷、荔枝等)矮化技术进行景观式绿化,或采用乔木型与藤本型混合式绿化,将绿化与蔬菜瓜果种植相结合进行田园式绿化,引导农民经营庭院促增收。根据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条件,科学选择不同村屯的不同产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引导生态农林产业发展,丰富无公害果品和有机果品种类,提高农林产品品位和附加值。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果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绿化果化彩化花化相结合,实现绿化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提升乡村环境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