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学习红旗渠精神VIP免费

2024年学习红旗渠精神_第1页
1/3
2024年学习红旗渠精神_第2页
2/3
学习红旗渠精神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韩晶15091218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红旗渠传人激情三月,我有幸到河南XX县区红旗渠参观学习。90年代出生的我,曾在小学课本中学习过《红旗渠》课文,在电视上看过《红旗渠》纪实片,对红旗渠只是有着朦胧的感觉。这次,我走进了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人间奇迹所震撼,为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所感动。红旗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总干渠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架设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历时十个春秋。整个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由如“天河”,纵贯林州全境。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低、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生活相当艰苦的情况下,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创造了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历史逝去,然而,在这个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勤政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特别是我们吴山,现正处于大投入大发展的节点上,我们要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办大事上。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第1页共3页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企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定位决定地位。红旗渠精神是团结协作精神。林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用十年时间,集全县财力、物力、人力,建成举世罕见的水利工程。可见团结协作精神所起的作用。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学习红旗渠精神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