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1/1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6分)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石灰岩分布地区B.花岗岩分布地区C.玄武岩分布地区D.片麻岩分布地区(2)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2.下图为不同地质作用下的部分地貌类型图,读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3.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2/13(1)图中()A.E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B.F处可能形成海岭C.E处岩石年龄较F处年轻D.F处地壳运动一定较E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E为太平洋),则图中甲板块最可能为()A.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4.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完后回答下列各题。(1)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A.向斜B.背斜C.断层D.海沟(2)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5.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3/13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6.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题.(1)图1所示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断块山(2)图1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图2中相一致的是()A.甲B.乙C.丙D.丁7.花岗岩密度大、硬度高,表面耐磨,常用于建筑装修,厨房台面等.形成花岗岩的地质作用是()A.地震B.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8.读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A.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C.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2)关于B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4/13A.珊瑚遗体,堆积而成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气候炎热,台风多发D.河流短促,水量丰富9.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10.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A.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11.读甲、乙两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1)关于甲、乙地貌成因的正确说法是()A.甲地貌成因是风化作用B.乙地貌成因是侵蚀作用C.甲地貌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D.乙地貌成因断裂下陷作用(2)关于甲、乙地貌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甲地貌分布于山区河流出山口处②甲地貌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处③长江三峡地貌的成因与乙地貌相同④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的成因与乙地貌相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5/1312.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回答题。(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的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