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性路芸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教学反馈要有计划性教学反馈的目的、时机、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心准备,早有计划。如,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新知的探索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过程;在知识的巩固阶段应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在预设每个反馈的环节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有所估计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只有在备课过程中有了完善的计划,教师才能在动态的课堂中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课堂教学实情,及时对预设的内容、程序、方法作出适当调整。如,当学生理解某些知识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要能迅速采取对策,或进行某些补充讲解,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有条不紊地使教学有效进行,促进课堂教学智慧的提高。如果教学反馈缺少计划性,教学反馈往往就会流于形式而走过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教学反馈要有启发性在数学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巧妙点拨,突出启发性,开通学生思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三、教学反馈要有激励性教学反馈过程中,对于基础薄弱,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反馈出错是很正常的情况。一方面,教师不可对学生错误的反馈不闻不问或大加指责,要充分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渴求进步的需求,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要多一些热情的激励性的语言、动作、表情,与学生产生共鸣,及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实现自我形象的重塑。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有效利用学生错误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是不是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就算生成,这其实是对“生成”的一种片面理解,我们要以互动生成的新教学过程观来反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对互动生成的理解是不同的。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井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