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设备维修与管理摘要:面对国际社会严峻的金融形势,钢铁企业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备煤车间积极响应总公司降本增效的措施,大力开展定期检修、视情检修、绿色维修与再制造、全体检修,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维修的经济化与节约化,使检修费用大幅下降成为可能。关键词:定期检修;视情维修;绿色维修;再制造;全体检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欧债危机进一步加深,铁矿石价格又居高不下,这就急剧压缩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钢铁企业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济钢集团总公司提出并实施了降本增效的有力措施,为落实此措施备煤车间特提出新形势下备煤车间设备管理与维修方案,以和总公司步调一致共同度过这一艰难时期。设备是人们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和设施,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管理是通过组织和计划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充分运用,使之发挥最大效能,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显然,把设备与管理两个词组合起来的设备管理是关系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工作。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维修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方法,也是对机械设备维护和修理的简称。维护是为了保持、延长或改善提高机械设备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修理则是为了恢复或改进提高机械设备原有性能而实施的技术活动。维修的根本特征是对现有机械设备的再利用,它具有节能、节省资源,特别是减少原材料初级加工等重要特点,在保护环境和减少对环境污染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维修思想、维修观念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l从“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到定期维修思想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决定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思想。它依据概率和数理统计所得到的结果,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如何,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分解、检查和维修。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制性定期维修,另一种是有针对性的定期维修。早期的定期维修制认为多做维修工作、增加维修项目、缩短维修周期就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结果是多做了很多无效工作,增加了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及停机时间,但却不能排除随机故障和早期故障。根据对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却表明,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的控制并不起作用,所进行的分解检查不能提供用以确定尚可使用的零件在何时可能会出现故障的真实基础,过多的拆修反而易产生人为故障,增加维修消耗,降低维修效率。定期维修的这种思想对于早期机械设备及零件维修是比较合适的,曾对我国机械设备维修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机械设备维修,其故障主要是随机性的。理论证明,定期维修对于排除随机故障无效。于是,2O世纪6O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维修思想产生了怀疑,是否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修理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时有的国家开始通过应用可靠性大纲、针对性维修、按需要检查和更换等一些试验性大纲进行探索,在统计的基础上初步产生了新的维修思想。2从“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到视情维修思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问题,视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这种维修思想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可靠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可靠性技术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试验中的广泛应用,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得到了提高;由于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中重视了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处理,使得掌握机械设备零部件及总成的故障有了可能;加之较先进的不解体检测设备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为改革维修方式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人们对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