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教学案例——挖掘生活与知识的融汇推进积极探索的热情襄阳市东津新区堰坡小学肖丽敏教学背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并且这单元的知识内容源自生活联系紧密,于是在教学设计中,配送“实践创新,探索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现实情况,对教学情境进行了创新处理。从学生随口举的例子和日常同学间的平等友谊中择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举一举,算一算,看一看的观察发现中,不知不觉地感悟了“比例的意义”。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同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这块,我故意设置了悬念,只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把时间空间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相信学生有能力积极去完成这部分的知识。从而变牵着学习为主动积极地探索学习,也使学生体验到“发现者”的快乐,从而达到积极探索的热情,快乐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举例算一算中观察比较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掌握制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2、从已学的比的有关知识中,领悟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体会知识的延伸性。3、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写真:一、情境回顾:1、师根据班上男、女生人数写出一个比:24︰272、让生说一说黑板上写的是一个什么式子?生:比3、探索记忆:我们学过比,还能探索出有关比的哪些知识?(可交流)汇报、整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写法化简比、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4、特别提出:⑴、比的意义是什么?⑵、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⑶、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点评: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比例作铺垫。二、激情引入:1、举一个比的例子,并把它化简,求比值。2、抽生展示所写的比。3、在全班寻找心灵相通的好朋友。化简后,比值相等的比既是朋友。(把比值相等的比胡意板书在一起)4、为他们搭建友谊的桥梁。用一数学符号来连接“=”(生很快会想到“=”)5、为新搭建的式子进行题名。引出“比例”新知。点评:择取有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在快乐中把生活运用到知识中,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推进知识的延伸。三、深情探究:1、观察比例式,结合“平等”关系,概括“比例的意义”。⑴、抽生概括(由具体表象很轻松地概括出)⑵、在全班达成共识2、根据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提示,认识比例的分数形式写法。(根据提示生自己写出另一种形式)3、广交朋友。⑴、一个人可以和几个不同的人是朋友,同样比也是如此,一个比也可和几个不同的比组成比例,但必须是两个相等的比。⑵、利用自己举的例子,组成不同的比例。点评:开放性问题的引入,打开学生思维的定势,一式一式多组合的变式,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4、顺势总结。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条件。抽生总结:(经历变“难”——“易”的过程)5、运用方法,验证事实。(课件出示P32的四个情景图)⑴、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⑵、验证它们能否组成比例。(5︰2.4︰1.660︰4015︰10)⑶、汇报组成的比例。⑷、生活提示:生活中大小不同的国旗都是按一定的尺度进行放大或缩小的。(为后面学习放大与缩小作铺垫)6、大胆猜想。两面国旗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之间能否组成比例?⑴、分组验证。⑵、得出结论。(点评:使学生了解了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了爱国教育,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提升思维层次,体验探究的快乐。)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1、比和比例的区别:交流、讨论后汇报总结:2、归纳总结。比比例⑴、意义上:⑵、项数上:点评:通过比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五、趣味练习:(P33做一做)1、(游戏)听音判断师所念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用手势作出判断(是:OK不是:×)(P33做一做第一题)2、(比一比)根据给出的数据组成不同的比例。(1.5234)⑴、展示所组比例:⑵、合作、讨论:怎样写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点评:把枯燥的练习变为有趣的训练,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两道层层深入的趣味训练,既锻炼了思维的反应能力,也把学生带入了竞技活跃的氛围中去。六、发挥空间(延伸空间):1、对于“比例”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答?生汇报:班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