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VIP免费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_第1页
1/3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_第2页
2/3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_第3页
3/3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现在的学生很苦很累!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访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产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中,24.4%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过大。这样惊人的数据,怎能不让人痛惜。本来,花季应该充满阳光和歌声,那应该是满怀梦想、憧憬未来的青葱岁月。是怎样的压力,让中国的孩子们这么苦这么累,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压力来自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压力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父母,来自于所谓最爱他们的亲人。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或把成功狭隘定义为考分,或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样的父母,高举着“爱”的旗帜,落实着“害”的举措,根本没有把孩子看作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当成长的空间被压力填满,被遏制的生命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等到父母惊觉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哪怕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时,往往悲剧已经发生。【箴言】对父母来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为孩子们的成长留出足够空间,首先要从家庭做起。教育是辩证的科学,在这个语不惊人誓不休、只求偏颇惹眼球的年代,我们的父母应该学会穿过“虎妈狼爸”的喧嚣,学一点基本而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父母要放弃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另一方面,父母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挖掘生命的潜能,鼓励孩子自信大胆、坚定地走自己独特的成人、成才之路。父母应该坚信,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成长为真正独一无二的自己。当孩子成为他自己,潜能必将得到发挥,孩子必将感到幸福,这时,成功就只是幸福的一个副产品。同时,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父母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心灵和人格成长。现在,许多家庭教育是一俊遮百丑。只要考试分数好,父母就百般宠爱,给予各种奖励,甚至“教育”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孩子。如果分数不理想,其他方面取得再优异的成绩,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受到惩罚。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渐渐地会对家人都不关注。厚德方可载物,这样的孩子,就算考分再高,无疑也走不远。压力来自学校用升学率绑架了学生压力当然也来自于学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学校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理想。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考试才是真功夫,分数才是硬道理”,成为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在一所学校的教室,甚至写着“人生总要长眠,何必今日多睡”的“励志”语录。有人说,现在学校被“绑架”了,绑绳就是“升学率”。但是,这样的学校又绑架着谁呢?学生。这样的教育已经畸形,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人性的温暖在哪里?这样的教育试图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为每个人塑形,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最后培养成怎样的人?这样的教育用分数、用考试,用升学率、就业率等冷冰冰的单向度指标衡量,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从哪里得以成长、发挥?这样的教育用简单的分数排名代替多元的评价,逼着孩子做没完没了的作业,强迫孩子没日没夜机械重复练习,孩子的心灵如何得以丰盈?这些无疑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却打着教育的旗号,堂而皇之反复上演。【箴言】真正的学校,一定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远胜过关注分数的学校好教育首先应该让孩子有身体心灵成长的空间,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与社会接触的时机,应该让知识与生活、生命真正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场所,如果学校只关心分数、成绩,而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不闻不问,这样的学校是没有出息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走不远的。他形象地说,在这样的学校,教师的一座讲台有时会变成一堵高墙石壁,教师在墙壁后面向他的学生“敌人”发动进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讲台变成被包围的堡垒,“敌人”围攻它,而躲藏在里面的“指挥官”则感到手足无措。真正的学校,一定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远胜过关注分数的学校。好的教育不惧怕考试。越是能够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是谁让中国孩子这么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