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燃烧系锅统运行优化调整技术目录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简介二、锅炉燃烧系统运行优化调整目的三、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调整技术现状四、通过燃烧优化调整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途径五、通过燃烧优化调整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技术途径六、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内容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简介工程热力学将水的临界状态点的参数定义为:压力为22.115MPa,374.15℃。当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在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存在。与较低参数的状态不同,这时水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等也会存在显著的变化。当水蒸气参数值大于上述临界状态点的压力和温度值时,则称其为超临界参数。而超超临界参数的概念实际为一种商业性的称谓,以表示出发电机组具有更高的压力和温度,我国电力百科全书则将超超临界定义为:蒸汽参数高于27MPa。综合以上观点,一般将超超临界机组设定在蒸汽压力大于25MPa,蒸汽温度高于593℃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简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布置型式:有П型布置及塔式布置。哈锅与东锅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采用П型布置,上锅采用П型布置和塔式布置两种。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方式:有切圆燃烧和对冲燃烧。日本IHI、日立公司制造的超超临界П型炉均采用了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如我国投产邹县、海门电厂、为日本巴布科克-日立公司(BHK)技术生产旋流燃烧器对冲燃烧方式;三菱重工的锅炉燃烧方式为单炉膛或双炉膛燃烧方式,如我国投产华能玉环电厂,国电泰州电厂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简介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直流燃烧器,两种燃烧方式都可以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偏差。欧洲的超超临界塔式炉不存在烟温偏差问题,燃烧方式既有四角切园燃烧,又有对冲燃烧,还有个别的双切园燃烧和八角单切园燃烧。我国投产外高桥为塔式炉。超临界机组水冷壁型式:垂直管屏和螺旋管圈二种型式共存。美国早期为垂直管屏,欧洲为螺旋管圈;90年代后,除日本三菱公司新开发了内螺纹垂直管屏外,其余全部采用螺旋管圈。我国除哈锅外,超超临界锅炉其他制造厂均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1000MW超超临界锅炉运行状况东方锅炉厂采用日立公司技术,锅炉运行平稳;哈尔滨锅炉厂采用三菱公司技术,采用节流孔圈结构,投产初期节流孔圈经常堵塞,多次爆管;上海锅炉厂采用阿尔斯通技术,塔式锅炉,烟温偏差小,再热器超温。二、锅炉燃烧系统运行优化调整目的首先满足外界电负荷需要的蒸汽数量和合格的蒸汽品质的基础上,保证锅炉安全、经济和环保运行,具体归纳为:2.1.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应通过运行优化调整尽量减少各种损失,以提高锅炉的效率;同时保证锅炉正常稳定的汽压、汽温和蒸发量,减少再热器减温水的流量等,以提高整个机组热效率。二、锅炉燃烧系统运行优化调整目的主蒸汽温度每降低10℃,影响发电煤耗约0.93g/kWh;再热蒸汽温度每降低10℃,影响发电煤耗约0.75g/kWh。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0.08~0.12g/kWh;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0.52~0.63g/kWh。二、锅炉燃烧系统运行优化调整目的二、锅炉燃烧系统运行优化调整目的主蒸汽温度每降低10℃,影响发电煤耗约0.93g/kWh;再热蒸汽温度每降低10℃,影响发电煤耗约0.75g/kWh。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0.08~0.12g/kWh;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每增加10t/h,影响发电煤耗约0.52~0.63g/kWh。2.3.最大限度减少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主燃烧区域采用低于0.8-0.9的过剩空气系数,保持还原性气氛,在燃尽风口送入平衡风,达到完全燃烧。在最上层燃烧器上设置燃尽风口,组织全炉膛的分级燃烧,进一步降低NOx生成。三、锅炉燃烧系统优化调整技术现状我国火力发电厂大多以煤为主要燃料,近年来由于电煤供应较为紧张,锅炉燃煤变化较为频繁,实际燃用煤种常常偏离设计值,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而且现有供煤及配煤系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加之电站燃用煤质难以得到保障;随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投运,对锅炉燃烧运行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三、锅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