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方案设计广东省从化市鳌头中学张志明课题名称《变阻器》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变阻器有一定的认识,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如调节台灯的光暗,调节电视、音响音量等,并通过上一节《电阻》的学习,对电阻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了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有关,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实践,巩固他们对电阻和变阻器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2、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电学现象的求知欲望。二、过程与方法1、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掌握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2、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平台,调光台灯,收音机,教学电流表,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学生:小灯泡,铅笔芯,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变阻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观察、实验引入新课1)大家观察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2)收音机的音量有什么变化?它能够改变音量的原理是怎样的?教学活动2变阻器的学习1)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答: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2)学生分组探究按照课本P19页“想想做做”图中的连接电路(把图投影出来),固定线夹位置,移动另端导线在铅笔芯导体上的位置,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思考下面问题:线端的移动方向电流通过的铅笔芯导体长度变化灯泡的亮度变化先向右边移动再向左边移动(1)线端向右边移动,电流通过的铅笔芯导体的长度______(变长或变短),电阻_____(变大或变小),通过电路的电流________(变大或变小),灯泡变亮。(2)线端再向左边移动时,电流通过的铅笔芯导体长度______(变长或变短),电阻_____(变大或变小),通过电路的电流_______(变大或变小),灯泡变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台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教学活动3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符号:(板书)教学活动4变阻器使用的教学环节一:提出问题演示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并提出以下问题:(投影)(1)变阻器与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2)使用两个接线柱,共有几种接法,要控制电流的大小可能有几种接法?(3)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在什么位置上?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设计出电路图,并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环节三:交流评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师生共同归纳出使用变阻器的方法:(投影并板书)3、使用:①变阻器正确接法有4种,简化为:“一上一下”(投影四种接法的实物图);②滑片越靠近下端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越小;③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④在电路接通前应使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调节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