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举措应对金融危机促经济增长经验材料1、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优化并重,在逆境中抢抓工业发展机遇。一是加快园区开发,夯实承接载体。**县在继续保证财政硬性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公司开发、特许经营权转让、融资建设等多种投入和开发机制。目前,**县的创元工业园,准备委托创元铝业组建独资或合资的开发公司,按照“政企分离、托管经营、整体开发”的方式实施专业化开发。二是创新供地机制,突破用地瓶颈。借助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把园区规划调整到位,储备更多的工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废弃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置换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发展楼宇工业,推进立体用地模式。积极探索集中住房安置、养老保险配套、居民医保跟进、再就业优惠补充、现金补偿相结合的征地办法,多措并举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三是改善软硬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在硬件上,围绕项目引进企业促发展,在园区集中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设施和食宿购娱生活服务设施。在软件上,加快建立、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园区扶持基金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四是重视技改扩建,带动产业升级。充分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条件,鼓励现有企业开展技改扩能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集群发展。目前该县正大力支持金固力油墨、湘鲁万福、磊鑫科技、胜利化工等规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2、坚持扩大投入与产业发展并驱,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对接政策,争取上级投入。重点搞好关联型、配套型、延伸型项目的包装和申报,积极争取农业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二是搞活融资,扩大信贷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放宽信贷政策的机遇,引导银信部门把在农村吸收的资金投向“三农”,着重争取县涉农金融机构扩大授信和放贷规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进程,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信贷组织,扩大农村信贷渠道。三是整合资金,加大配套投入。按照“性质不变、用途不改、打捆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第1页共3页重点向示范片点、社会公益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倾斜。目前,**县正在探索建立“8+x”的统筹模式,由县政府总揽,发改、国土、环保、农办、财政、监察、审计、人行8家单位参与,项目承办部门直接负责。四是降低门槛,引导社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领域,采取政府补贴等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民理事会、交通建设促进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尤其是广大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3、坚持规划引领与开发经营并举,全面提升城镇聚集功能。一是高水平规划城镇。按照“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布局。根据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县城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在建制镇一级,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力争做到“十有”:有达标的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有完善畅通的排水管网,有规模适应的工农贸市场,有符合标准的垃圾填埋场,有1座以上的公厕,有规范的客运车站,有一定数量的环卫设施,主干道硬化并有亮化、绿化设施,主要街道、重点单位有消防设施,有公共生态休闲场所。三是高强度管理城镇。**县狠抓城管改革,积极推行步行管理、分段包片、人性执法管理,强化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制度,大力推进“五小行业”整治,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城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四是高效益经营城镇。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协调、国资归集资产、国土储备土地、国投融资开发、收益统交财政”的经营机制。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等各项制度,实行土地“不饱和”式供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国资监控、单位经营”,其经营行为由县国资局统筹实施;城市公用资产经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