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汀泗桥镇简介VIP免费

汀泗桥镇简介_第1页
1/9
汀泗桥镇简介_第2页
2/9
汀泗桥镇简介_第3页
3/9
汀泗桥镇简介汀泗桥镇是咸安区的南大门,东临永安,南接崇阳,西界赤壁,北交嘉鱼,控吴越,扼荆楚。东西最大距离1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4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面山峦重叠,中部丘陵起伏,西北河湖交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镇域面积180.3平方公里,辖15个村,3个社区,268个村民小组,人口4.2万人。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一条河,养育了一方勤劳善良的人民。汀泗河是咸宁市境内三大水系之一,全长30余公里,发源于幕阜山的云雾峰峦之间,从嫦娥湖顺东北而下,向北流经聂家、赤岗、古塘、黄荆塘等村庄后由西凉湖汇入浩浩长江。两岸村民沿河居住,修建村落,开垦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河岸两边原野流青、稻花飘香。一座桥,诉说了一个卖鞋老者的故事。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桑田,始终守望着汀泗人民的是汀泗桥。“镇以桥名,桥以人名”。很久以前,汀泗人隔河而居,一位叫丁四的老人在河边以打草鞋为生,见商贾行人过河不便,就以终生积蓄捐资修建了独木桥。1247年在原有基础上修建成三孔桥,后人遂定此桥名丁四桥。再经文人墨客助兴,在“丁”和“四”两个字前加了三点水,遂成现在名称。这座桥见证了汀泗淳朴的民风与崇尚公益事业的精神。一道街,描绘了一幅茶肆勾栏的画面。汀泗桥镇兴于唐,盛于宋,繁华于明清。因水陆交通方便,古代为巴陵、洪都、长安等九省十一县的通衢枢纽,历来为商品聚集、货物运转之地。历史上徽商、潮商、汉商曾在修建街道,开埠经商,于是就有了东西古街。街面铺青石板,两旁为商铺,茶园、戏院,市面繁华,有很多商号在外省都设有分号。老宅“寿春堂”,是明神宗太傅章太轩所建。清朝第一名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曾居住在寿春堂。破竹音脆,那是东街石板路旁的篾匠铺的制蔑艺匠才会的技巧;弓弦声声,那是东街弹棉花的施家百年老店的弹弓独有的声韵;茶肆勾栏,西街宋代木楼曾见证了汀泗河上繁荣的商贸往来;器宇轩昂,西街寿春堂内太傅曾群宴八方。一片山,记载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塔垴山连峰三十余座。绵延五十余里,为当年北伐汀泗桥战役鏖兵处。1926年秋,北洋军阀吴佩孚占据汀泗桥天险,在塔垴山筑营垒工事,架重型火炮,陈数万精锐,居高临下以拒北伐。同年八月下旬,北伐军进抵汀泗桥与北洋军交火,战况胶着僵持。8月26日,叶挺先遣独立团奋进请缨,汀泗农军挥戈引路,夜渡洪河,兵出斜谷,绕敌阵后,与正面主力钳形夹击,北洋军溃败,塔垴山攻克。“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腥风湿战袍“,故垒依旧,鼓角如闻。悠悠岁月散不去历史烽烟,北伐丰碑巍巍,汀泗雄风长在,英烈岁月日月同辉!二、秀美的山水风光汀泗的山青,翠竹摇风的星星竹海,碧波万亩。汀泗桥镇星星村山高人稀,2000余村民,散居于花纹山的峻岭之中。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竹子犹如满天星星,总面积近10万亩,俗称“星星竹海”,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竹林风景区,也是联合国林农组织定点考察基地。星星竹海四季景色迥异。春天,望春花开,百鸟争鸣,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夏天,新竹抽梢,枝叶婆娑,婀娜多姿,青翠欲滴;秋季,天高云淡,风清月明,竹海莽莽,波澜起伏;冬时,大雪初霁,遍地修篁,琼枝玉叶,风光旖旎。八方游客四季游览竹海,无不春浓,夏凉,秋暖之感。置身万顷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处,俩旁翠竹夹道,竹叶轻拂面颊,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典雅。难怪现代诗人郭小川呢称:“楠竹如同少女,可亲,可吻,可恋,可爱。”汀泗的水秀,云雾朦胧的嫦娥湖景,波光涟漪。嫦娥湖位于汀泗桥镇赛丰村。传说嫦娥曾在这里沐浴,因此得名。湖泊水域面积6000余亩,总库容58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500万立方米。嫦娥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中有参天林木楠竹,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树种亦隐林中。林间有飞禽走兽,湖面如镜,景色幽深,风光如画。远离都市钢筋丛林的喧哗,徜徉在山水之间,呼吸着山水的天然气息,游人都会心旷神怡。曾有诗人游玩嫦娥湖后留下这样的诗句——“玉竹临波一镜开,娥叹未早巡来。人间几有清如许,轻褪霓裙姮洗粉腮。”汀泗的洞奇,堪称一绝的的洞天人间,美景历历。飞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汀泗桥镇简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