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赏析感知扩展作者《故宫博物院》八年级语文上册作者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故宫研究员,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①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②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d、风格独特:“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河上是五座精美的白玉石桥”。“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2、下面是故宫的简略平面图,请根据课文,在图中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故宫建筑的名称。北(4)(5)(1)()(7)(6)(3)(2)(14)(11)(12)(13)(8)(9)(10)(15)1.午门2.神武门3.西华门4.东华门5.角楼6.金水桥7.太和门8.太和殿9.中和殿10.保和殿11.乾清宫12.交泰宫13.坤宁宫14.御花园15.景山思考:•2.本文主要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空间顺序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2—16段)文章结构•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文章结构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太和殿:◆外形(5段)◆内景(6段)◆位置(7段)◆用途(8段)中和殿:概貌、用途(9段)保和殿:用途(10段)“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11段)文章结构乾清宫:用途(12段)后三宫交泰殿:(13段)坤宁宫:用途(13段)(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14段)御花园(园林特色)(15段)•c.从景山俯视故宫(16段)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介绍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1)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2)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顺序:由外到内,由中间到四周。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乾清宫因为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乾清宫内景乾清宫大门“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交泰殿坤宁宫作比较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突出御花园的特点。作诠释: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有五百多年历史了。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叫前朝……打比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摹状貌: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太和殿内部装饰的富丽庄严。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他写本文的感情吗?•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总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要求重点突出,总说分说结合。故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