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渔歌子教学设计VIP免费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1/2
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2/2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2、初步了解、感受词的特点,通过词中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本学期刚开学,我们学过一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一下。2、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这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二、自读诗词: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得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西塞山白鹭鳜鱼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指名读、“小老师”领读)3、读会了这些词语,再来读这首词,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指名读词。)三、展开想象:1、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在读一首词时,要想象词中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请你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配乐,范读。)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景物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具体一些。)3、师小结:我们眼前出现的景物主要集中在这首词的前两句,因此,这首词的前两句是写景的。那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致呢?4、这番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导朗读前两句)5、如果说词的前两句是写景的话,请你默读后两句,看看是写什么的?(写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朗读后两句。)四、理解“不须归”:1、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意是——“不须归”!2、什么是“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指名说。)3、师引读全诗。4、这样的“斜风细雨”,何须归?这样的优美风景,不忍归!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致中,眼前这翩翩白鹭、朵朵桃花早已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我们来看一组有关白鹭的图片。(大屏幕播放白鹭图片)5、这组图片给你怎样的感受?(生自由谈)6、教师进一步引导: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仿佛自己变成了那纯洁高雅的白鹭,变成了那水中自由自在的鳜鱼,因此,作者“不须归”。(女生读,读出诗人心中那份自由、纯洁、高雅)。7、再看那随水而流的桃花,桃花最终流向了哪里?(出示李白《山中问答》诗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原来,那桃花流向的地方不是人间,而是仙境啊!是充满着快乐、幸福、自由的仙境啊!这个典故出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个成语叫“世外桃源”。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典籍里,只要出现桃花,那就说明是到了仙境一般的地方。在张志和为我们描绘的这个仙境里,我们和诗人一起找到了——(生补充),因此,作者更“不须归”。(男生读,感受诗人内心的快乐、自由、幸福!)C老师在学这首诗的时候,查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一首是张志和的哥哥写了一首与《渔歌子》相对的词,叫《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是这样写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望洞庭,狂风浪起且须还。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出示诗人简介,理解“不须归”。)五、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正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就让我们走进张志和的世外桃源,感受自由、快乐、幸福!(齐读,并尝试背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