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全国规划编制大纲前言简要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任务来由等,说明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0年以后。综合提要简要说明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全国中型灌区基本现状1、中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说明灌区处数(只包括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下同),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粮食主产省(区)、贫困地区的灌区情况应专门说明。2、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说明中型灌区在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3、中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等几方面概括描述。二、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情况(截至2015年底)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投入及种类,完成的渠道衬砌长度、渠系建筑物、水源工程和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数量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应包含由括由农发机构单独切块立项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下同)。“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效益基本情况包括新增(含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节水能力等。“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3、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简要说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已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的中型灌区数量及其比重,已建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数量及其管理的灌溉面积等。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拟改造的重点中型灌区处数,可实现的主要效益等。四、分区改造方略1、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5省。2、东北松辽平原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含省农垦总局)4省(自治区)。3、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粮食主产区本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四川4省。4、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短缺区本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省(自治区、直辖市)等。5、东南、华南沿海和西南水资源丰沛区及其他地区本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西藏9省(自治区、直辖市)。五、水量供需分析1、现状水量供需分析2、改造后水量供需分析本章分析估算采用的水文频率为: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六、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干支渠沟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包括疏浚渠沟、衬砌渠道总长度等。2、干支渠沟建筑物改造及配套包括维修、加固、重建建筑物总座(处)数等。3、水源及渠首工程改造与加固包括维修、加固、重建水源及渠首工程总座(处)数等。4、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建设包括量水及管护设施总座(处)数等。5、主要工程量主要是土方量、石方量、混凝土量、防渗膜布用量等。6、田间工程建设分别简要提出田间工程建设总面积及有关实施方案。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中型灌区改造规划投资按照工程量、现行定额和单价等估算,不应包括已改造投资部分,也不包括田间工程投资部分。2、资金筹措按现行投入政策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八、效益与经济评价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等。2、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新增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等。3、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新增节水能力、平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等。4、经济评价可采用各个中型灌区经济评价成果的综合平均值。九、建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1、管护机构、人员及经费2、管理体制改革设想3、水价核定及水费收取十、环境影响评价简要说明本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十一、实施保障措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