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明理知耻,筑牢思想道德的底线第一篇:学习明理知耻,筑牢思想道德的底线学习“明礼知耻,筑牢思想道德底线”的心得体会郑忠银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近日在我县范围内开展“明礼知耻,筑牢思想道德底线”主题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和全面小康筑牢道德基础。“明礼知耻,筑牢思想道德底线”主题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精神为统领,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为目标,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广泛开展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家庭需求、引导妇女、儿童和家庭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传承和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和谐、友爱互助、积极向上的家庭美德和时代新风,以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效,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少年儿童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少年儿童安全事故数量和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少年儿童保护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如寄宿制学校增多导致学校日常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监管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媒体集中曝光的个别地方出现的少年儿童被性侵犯案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切实预防性侵犯少年儿童案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保护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现提出以下意见。第1页共15页一、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罪的认识。广泛宣传“家长保护儿童须知”及“儿童保护须知”,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预防性侵犯的知识,知晓什么是性侵犯,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寻求他人帮助。教育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提高警觉,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离家时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在一起、联系方式等,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二、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学校要定期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重点检查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性侵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三、全面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学校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学校校长作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四、切实加强教职员工管理。学校要把好入口关,落实对教师和职工从业资格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严禁聘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人员、有精神病史人员担任教职员工。要将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和评价,落实管理职责。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要关注教第2页共15页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员工出现的不良行为。五、密切保持家校联系。学校要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醒家长尽量多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切实履行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