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学年江苏省大港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三学案编制:刘素英2009-12-10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3)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土地开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课标解读】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主要优势,了解其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夯实双基】知识点一、自然环境自主学习1.范围:东北地区范围包括、、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貌格局呈半环状,由外向里依次是河流、和丘陵,内侧是广阔的。3.气候:东北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自南向北跨、中温带、;降水量分布自向递减。4.景观:东北地区植被以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广泛分布着和沼泽。图表导读读图4-2-3,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河流。(2)图中反映出东北地区怎样的地貌特征?(3)东北地区处于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并适宜哪些农业生产类型?典例感悟1.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A.冬小麦、棉花B.春小麦、水稻C.玉米、高粱D.春小麦、大豆变式训练读下图并回答1~3题。1.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09-学年江苏省大港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三学案编制:刘素英2009-12-102合作探究读图4-2-1,图4-2-2,结合材料,分析文中的国营农场和张某家的人均耕地面积、单产、农产品商品率各是多少?并分析两者产生差异的原因。知识点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自主学习1.土壤肥沃东北的和黑钙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土层深厚,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2.土地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主要集中在、和三江平原。3.土地开发东北地区通过大规模的建设,相继建立了一批农场。荒地的开垦使面积增加,、和糖料基地得到扩大。图表导读读教材图4-2-4“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中黑土、黑钙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读教材图4-2-5“东北地区荒地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哪里?2.开垦荒地后,对当地的影响有哪些?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3.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水源林C.湿地D.草场典例感悟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因素是()A.耕地面积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变式训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2.图中乙地区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09-学年江苏省大港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三学案编制:刘素英2009-12-1033.湿地的主要效益是什么?合作探究1.为什么东北地区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2.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请思考山东祖辈大批人口去东北谋生的主要原因。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垦荒。近年来,该地区的垦荒已逐渐停止,不少已开垦的土地也任其恢复原貌。主要原因是()A.该地热量条件太差,不宜耕种B.该地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的耕地C.农产品收购价格太低,种地不合算D.原貌的潜在价值超过耕地【备战高考】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2007·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1)甲地属于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适宜发展的农业为。乙地属于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平原。变式演练读下表,回答问题。表1吉林省近年来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000hm2)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2001686.953.82609.53350.22003541.022.12627.23190.32004600.111.42901.53513.02005654.09.52775.23438.7(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