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电池习题1.将两个铂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4和O2,即构成甲烷燃料电池。已知通入CH4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通入O2的另一极,其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此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补充KOH答案:B2.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结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填“大”、“小”)。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Cu与A组成的原电池,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3)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先被腐蚀。答案:(1)大Zn>B>A(2)CuCu→Cu2++2e-(3)B3.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电极变化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了1g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4.在盛有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和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金属电子流动方向电压/VFeFe→Cu+0.78ZnZn→Cu+1.10ACu→A-0.15BB→Cu+0.3A.正极附近的SO4-浓度小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锌C.正极有氧气逸出D.铜上有氢气逸出答案:D5.电流计发生偏转,A逐渐变粗,B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分别是()A.A锌B铜C稀硫酸B.A铁B银C硝酸银溶液C.A铜B锌C稀硫酸D.A银B铁C硝酸银溶液答案:D6.下列变化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白铁(镀锌的铁)表面被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铁与硫酸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答案:BD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Zn+Cu2+=Cu+Zn2+的反应原理设计了一个原电池,当锌为负极时正极选用的金属材料为()A.镁B.石墨C.铝D.铂8.铅蓄电池(原电池)的电极分别为PbO2和Pb,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溶液,工作时原电池的总反应是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上述变化,判断:(l)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填电极材料);(2)工作时蓄电池正极反应为______;(3)工作时蓄电池里电解质溶液pH为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变小).答案:(1)Pb(3)增大9.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是()A.原电池中电解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电子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金属易失电子D.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10.银锌蓄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它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它的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如下: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锌为负极,氧化银为正极;B.锌为正极,氧化银为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D.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Ag2O+H2O=Zn(OH)2+2Ag答案:A、D.11.锌电池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和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O2=2ZnO.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锌为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解质是酸性溶液C.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锌,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12.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