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动物学知识点篇一: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2009年12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1、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各门类的主要特征、基本概念、各大类动物的分类、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蚯蚓蚂蝗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两栖纲蝗虫爬行纲蜥蜴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哺乳纲袋鼠家鼠、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7、软体动物门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8、节肢动物门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9、棘皮动物门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10、半索动物门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11、脊索动物门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两栖纲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群,初步适应陆地生活,但还不完爬行纲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哺乳纲被毛、快速、恒温、胎生、哺乳,最复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动物进化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各门类的主要特征一、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1、最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2、一般是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构成的群体。3、细胞质分化出完成不同生理机能的类器官。如鞭毛、伸缩泡、胞口等。4、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变形运动它们的运动机理不同,前者靠鞭毛或纤毛打动水流运动,后者靠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运动。5、水分调节和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没有专门的类器官进行呼吸,气体的交换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完成。6、有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和渗透营养三种类型。有的种类兼有2种营养方式。7、生殖分为无性生殖(二裂、复裂、质裂、出芽、形成包囊)和有性生殖(配子和接合)两类。8、分布广泛,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寄生种类会引起人畜的疾病,给人类造成危害。二、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1、体壁为两层细胞,具孔细胞及进水小孔(多多孔2、体辐射对称或不对称。3、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4、具水沟系。5、有性生殖(特殊的受精方式)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6、胚胎发育有特殊的逆转现象。7、为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三、腔肠动物门——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2、体壁为两个胚层。3、身体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适应附着生活的水螅型,另一种是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4、体中央有一内胚层细胞围成的消化循环腔,但其只有一个开口,能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5、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皮肌组织和神经组织)。6、有神经细胞及网状神经“系统”。7、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8、有些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9、一些群体生活的有多态现象。10、海产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11、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其它多细胞动物都由此阶段发展而来。四、扁形动物门——三胚层无体腔动物!1、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2、自由生活的体表具纤毛,寄生生活的体表为外皮层,无纤毛。寄生种类有吸盘或钩等附着器官。3、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4、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为实质组织所充填。5、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