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卢浦大桥集三种桥型施工工艺于一体——主桥建造中融合了斜拉桥、拱桥.悬索桥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施工原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特大型拱桥的施工工艺。独创的拱肋高空姿态调整及高精度控制技术:自然辅于外力的主拱合龙技术;主动与被动可转换的水平索放索技术;超长、超宽水平索牵引,转移及高应力状态下的线型调整技术等均在特大型桥梁施工中有新的突破。抗风抗震度世界首创——卢浦大桥三个节点的设置:中跨钢拱与钢梁的连接点构造.边跨钢拱与钢梁节点构造,中跨、边跨拱座节点构造都是国内外钢拱桥中首次采用。在最大跨度拱桥上进行抗风性能研究,使其抗风度达到12级、抗震度达到7度.在国际上都属首创。国际首次全焊接制造——卢浦大桥全桥用钢量达34000丁左右,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全焊接制造的世界最大跨度的钢结构拱桥.具有双重先进性。焊缝长度为582公里.相当干从上海到南京的来回路程。建设者们以99%的成功率一次性焊接成功。钢板焊接厚度达100毫米,是世界钢结构桥梁建造中现场钢板焊接厚度最大的一座。创下软土基建造特大型拱桥奇迹——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造拱桥历来就是桥梁界的一大难题,更何况是特大型拱桥卢浦大桥通过在桥面和桥肚各装上时民长度达760米的水平拉索.有效地平衡了巨大的水平推力.创造性地建成了特大型拱桥。首次采用箱型钢拱结构技术——卢浦大桥两片实腹式钢箱拱肋宽5米.拱脚处高9米渐变至拱顶处高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箱拱肋截面.无论是拱桥立面布置还是拱肋断面形式.都处于国际同类桥梁的领先水平。2.杭州湾大桥桥跨布置根据沿线主要控制地物和功能要求,确定的桥跨布置见下表。北航道桥北航道桥采用布跨为70m+160m+448m+160m+70m=908m钻石形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半飘浮体系,5跨连续结构。索塔采用钻石形塔,桥面以上为三角形结构,以利于提高结构刚度和抗风稳定性;桥面以下两塔柱收腿,使整个塔呈钻石形。基础采用2.8m直径的钻孔桩+承台的整体基础,承台外周设防撞消能设施。斜拉索在索塔上通过整体钢锚箱进行锚固。主梁采用扁平钢箱梁,梁高为3.5m,梁宽37.1m,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成组件,组拼场组拼成节段,标准节段长15m,斜拉索与钢箱梁采用耳板锚固。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成品斜拉索,斜拉索采用塔上张拉方式。辅助墩和过渡墩采用矩形倒圆角断面,基础采用直径为2.5m或2.8m的钻孔桩+承台基础。南航道桥南航道桥采用布跨为100m+160m+318m=578m的A形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3跨连续结构。索塔采用A形塔,以利于提高受力性能和结构刚度及抗风稳定性。结构舒展和谐,风格独特,造型优美,景观效果良好。基础采用2.8m直径的钻孔桩+承台的整体基础,承台外周设防撞消能设施。斜拉索在索塔上通过整体钢锚箱进行锚固。主梁采用扁平钢箱梁,梁高为3.5m,梁宽为37.1m,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成组件,组拼场组拼成节段,标准节段长15m,斜拉索与钢箱梁采用耳板锚固。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成品斜拉索,斜拉索采用塔上张拉方式。辅助墩和过渡墩采用矩形倒圆角断面,基础采用直径为2.5m或2.8m的钻孔桩+承台基础。水中区引桥水中区引桥采用70m跨径整孔预制吊装的连续箱梁结构,一片预制梁的吊装重量为2260I,墩身采用矩形倒圆角断面,基础采用钢管桩+承台基础。滩涂区引桥滩涂区引桥采用50m跨径整孔预制梁上运梁的连续箱梁结构,一片预制梁的重量为1350t,墩身采用矩形倒圆角断面,基础采用钻孔桩+承台基础。陆地区引桥。陆地区引桥受控因素较多,根据控制地物跨越要求和经济性要求分别选择80m、60m、50m、30m跨径的连续箱梁结构,墩身采用矩形倒圆角断面,基础采用钻孔桩+承台基础。海中平台由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桥长达30多km,沿线又无可利用的岛礁,加上南滩涂发育,航行条件较差,为了提高大桥施工工效,降低海上施工的风险,在海域中央设置海中平台一座。海中平台规模为12000m左右,平台东侧设置观光塔一座,海中平台施工期间作为海上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基地,并兼作海中测量、通讯的中继站。大桥运营期间作为海上紧急救援、旅游观光、海事管理的场所。海中平台采用双层结构,基础采用钻孔桩+钢管桩基础。一层平台采用预制梁板+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