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语文版七年级必修)一、教学目的(一)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二)理解课文的总分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不断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文体(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风光)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丽风光之精华于一地,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吧,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苏州园林,则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精心制造出的出色的艺术品,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是苏州人,22岁往常,不断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阅读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非常熟悉,因而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着深入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文章不仅精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二)自由朗读课文,明确阅读要求1正字正音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学生注音、朗读。2解释词语标本规划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学生解释,强调语境义。3探求作者思路:怎么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特征?4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三)引导讨论、分析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务必使巡游者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满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2讨论:作者怎么样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构造?第1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3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讨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详细表达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规划,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表达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讨论: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详细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讨论: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不管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满的图画”的特征。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讨论: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四)课文核心部分构造提纲1(投影显示)规划大部讲究配合3-6段映衬层次总说(图画美)——分说每个角落2段3-9段细部讲究门窗雕镂7-9段色彩淡雅2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从全文看:整体——部分从部分看:主——次大——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构造层次在各段中也有显示,可任选一段作分析。(五)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详细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讨论、归纳:课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作比拟、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六)布置作业1接着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略作分析。2抄写字词。3完成课后“考虑与练习一、二、三”。第二课时(一)检查字词(投影仪打出训练题:注音、写字、释义、组词)(二)检查预习说明方法的情况,由学生举例说明,举例子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规划的特点——自然之趣。2举例子,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陈旧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确实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巡游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