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0:2,6,8题你们自己增加或者删减,答案只是参考。一、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何变化,为什么?答案:静息电位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钠泵工作时排除三个钠进入二个钾,总共产生一个负电荷,抑制时则增加一个正电荷,故静息变小,钠内流驱动力变小,动作电位变小。二、兴奋是怎样从神经传到骨骼肌的?美洲箭毒,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对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各有何影响?答案:1.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电压门控性钙通道),而化学物质Ach释放到接头间隙,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受体结合后受体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增加,使终板膜去极化。2.美洲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结合位点接头传递受阻,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水解,大量堆积,导致肌肉颤动等。三、前负荷,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效能各有何影响?为何在最适初长度时骨骼肌的收缩力最强?答案:前负荷:如其他条件不变,逐渐增加前负荷,测定收缩时肌张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收缩前肌肉的初长度成正变关系,超过一定范围,则呈反变关系。后负荷:在等张收缩的条件下(前负荷固定),改变后负荷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和缩短时的速度变化绘成坐标曲线,称为张力-速度曲线。二者大致呈反比的关系,即后负荷越大,为克服后负荷肌肉产生的张力也越大,在克服后负荷阻力后肌肉收缩的时间也越晚,肌肉缩短速度也越慢,缩短的长度也越小。因为在最适初长度时不仅全部横桥都能发挥作用,而且肌丝间的相互关系也最适合于横桥的活动,因而能产生最大的收缩力。P119:2,3,5题一、通过心室功能曲线讨论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及机制。答案:从心室功能曲线看,在增加前负荷(初长度)时,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机制:前负荷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肌细胞初长度增加-心肌细胞收缩强度增加-搏出量增加,以适应静脉回流的变化,故又称异长调节。二、通过画图说明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的机制。答案:图:P100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Na离子内流.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K离子外流.2期:平台期,Ca离子内流,K离子外流.3期:快速复极末期,K离子外流.4期:静息期,Na泵恢复.窦房结P细胞:0期:Ca离子内流.3期:K离子外流.4期:K离子外流减少,Na离子内流增加.浦肯野细胞:4期与窦房结P细胞不同,去极化.三、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各有何影响?答案:最大复极电位下降也就是静息电位的下降(绝对值变大)阈电位在静息电位之上,阈电位不变,静息电位下降,故二者之间距离加大,这个时候在心肌细胞,它的自律性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使去极化过程幅度减小、速度减慢,降低了兴奋性和传导性。而复极化的过程充分,使细胞的自律性增强。P125;1、4题一、试诉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答案:动脉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壁的侧压力(压强),其形成取决于心脏泵血、外周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方面。通常用收缩压和舒张压表示。收缩压指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舒张压指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力下降,在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时的血压。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