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孔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原理(一)目的与任务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等,为计算井孔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2、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了解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取得依据。3、确定地下水动力性质,查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第,阐明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为各种水源间的补偿调节提供数据资料。4、确定单井或群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适宜的井径、井深、井距等布井方案。(二)基本原理把流向垂直井中的地下水导引或汲取到井外,使井内的位下降,而进壁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由于水头差的作用,连续不断地流入进内,逐渐的在井壁周围形成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支大以至稳定的降落漏斗。初期降落漏斗范围攻很小,因地下水流向井的坡度较大,使流速和流量也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水力坡度逐渐变小,所以在抽水设备及井的出水能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控制水位降深不变时,井孔出水量必将逐渐减小;或保持出水量不变则井内水位将会不断下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井的出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满足控制出水量的情况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达到相对稳定。上述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利用和研究,如采用非稳定流理论,应取用水位降深和出水量尚未达到稳定但变化较小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如采用稳定流理论,则取用水位降深与出水量均达到相对稳定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井(孔)出水量或水位两者之中的一个保持为常量,观测另一个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而后将其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则可求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或压力传导系数。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水位降深与井(孔)出水量均须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保持近似的常量,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渗透系数。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应用比较广泛,获取得的参数比较接近实际。稳定流抽水试验多使用在地下水补给来源充沛,抽水量远远小于补给量,并在井(孔)附近可相对形成稳定流场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都可使用,特别是同时使用,以相互校验,使取得的数据资料更接近实际。(二)单孔抽水、多孔抽水、互阻孔抽水试验1、单孔抽水试验:是指在一个井抽水,无观测孔的试验工作。方法简便,成本费用低。但是这种试验只能取得含水层井(孔)出水量与水位下降关系的资料,以及概略算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普查阶段,对初步掌握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圈定富水地段,检查止水效果等方面,随其实用价值。在其它的勘察阶段,当含水层深埋或是坚硬基岩地区,钻进施工困难,成本费用很高时,如能基本满足资料及精度要求,可考虑不打观测孔,只进行单孔抽水试验。2、多孔抽水试验:地指一个主孔进行抽水,同时在其周围配置一定数量的观测孔进行地下水位变化的观测。这种试验方法获得的资料较为齐全,精度也较高。能够测得试验段含水层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响半径变化、降落漏斗的形态及其扩展情况,确定不同含水层之间1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等。在含水层埋深大或基岩地区,其成本高。所以,这种试验方法一般多应用于含水层埋藏浅,透水性不均匀的潜水或浅层承压水地区,且多在水文地质详勘阶段,而且更多是在计算地下水资源的典型地段或拟建供、排水工程的地段采用。3、互阻孔抽水试验:也称群孔抽水试验,地指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井(孔)同时进行的一种试验方法。在进行干扰孔正式抽水之前,首先在各钻孔中先分别进行单孔抽水试验,并同时对其它孔进行水位观测,以便合理设计干扰孔抽水试验方案。这种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井(孔)出水量的降低系数,以便在集中开采条件下全理确定开采孔的间距,制定布井方案,了解开采区域的的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与进/总出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利于评价地下水开采资源。由于这种试验管理复杂,费用很大,多在详勘阶段或开采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