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特色书院制实践与思考一、北航特色书院制的实践发展北航基于专业大类探索开展通识教育,可以追溯到20XX年。随着沙河校区的正式启用,学科相近、不同专业的一、二年级本科生组成了电子、航空、航天、信息、机械、理学、文管共七个基础部。20XX年,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在沙河校区探索进行“小博雅教育”。电子和航天两个基础部先行先试,开始筹建启明和航天两个书院。北航全面开展书院制试点始于20XX年。结合精英人才培养和大类招生改革,学校首批试点成立了知行、汇融、启明、航天共四个书院。20XX年,随着深化大类招生改革,试点书院优化调整为知行、启明、冯如、汇融四个书院,分别负责文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信息类)、工科试验班(航空航天类)、高等理工学院的学生。20XX年,随着北航学院的成立,学校全面推行书院制。北航共有士谔、冯如、士嘉、守锷、致真、知行、汇融七个书院,相应负责工科试验班(信息类)、工科试验班(航空航天类)、理科试验班、文科试验班等专业大类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和高等理工学院的学生。实践表明,书院制建设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开展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完全学分制改革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书院的核心功能涵盖通识教育、导师制和社区育人。在通识教育方面,书院注重文理基础、结合专业大类、瞄准全面发展,开展通识课程和博雅实践,围绕新生适应性打造全方位、专业化的辅导支持体系。在导师制方面,思政导师充分感知学生的状态和个性,聚焦问题和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指导课程和专业选择,促进专业和学术认知;特聘导师通过开设兴趣课程、举办讲座报告、指导创新实践等形式,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梦拓导生开展朋辈帮扶,助力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在社区育人方面,建设富有书院特色的文化空间,创新基于社区的党团组织和自我教育的学生组织。二、北航士谔书院的建设经验第1页共4页北航士谔书院以建校元老林士谔教授的名字命名,隶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前身是启明书院,于20XX年开始试点建设。按照“志愿优先、成绩排序、计划控制、系统”的原则,学生于大一学年结束时进行专业选择后进入相关专业学习。1.“爱国自信博采拓新”理念文化士谔书院以“爱国自信博采拓新”为院训,以培养信息领域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通过实施大类培养、强化通识教育,为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信息领域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具备持续跟踪专业前沿技术的学习创新能力和运用现代工具能力,具备工程伦理道德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2.“志士六艺+”特色实践士谔书院坚持“学生为本、创新协调”的原则,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建设,拓展与兄弟书院、专业学院和社会企业的合作,设立“士勤”事务服务中心、“士毅”学业支持中心等部门,发挥“士爱”导师团队中思政导师、学业导师、特聘导师、梦拓导生的作用,打造“志士六艺”博雅课程、“士信”党建工作坊、“士博”兴趣课程、“士拓”创新实践支持平台等育人品牌,构建形成“志士六艺+”育人体系,实现德育与智育、通识与专业、全面与多样的深度融合。立志、修德,是基于专业大类开展通识教育的“开场哨”,是本科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半场”。六艺,古有周代贵族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今有书院通识教育的“礼、御、辨、美、工、行”。书院的“志士六艺+”育人体系以信息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为核心基础,从基本素养、身体素质、形势政策、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六个方面,助力学生成为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未来“志士”。信息大类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思政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语言类、军理类、体育类、核心通识类、博雅类等课程。其中,“志士六艺”博雅类课程通过mooc、研讨课、系列讲座、主题报告、体验课、参观、志愿服务、体育锻炼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