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工程仪用空气管路安装作业指导书项目部年月日1目录1.编制依据2.概况和特点3.工程范围4.工作内容5.施工条件6.施工准备7.施工工艺流程图8.施工步骤9质量标准10.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计划11.(RCP)21.编制依据1.1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及技术文件。1.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4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1.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6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1.7制造厂提供的图纸与技术文件。1.8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技术标准(工艺规程)等。2.概况和特点项目名称:机组工程。本厂房采用与BOP一体化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以分散控制系统(DCS)作为机组监视和控制的核心,由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机组的数据采集(DAS)、模拟量控制(MCS)、顺序控制(SCS)、FSSS等功能,配以随汽机发电机配供的汽机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汽机电液控制系统(DEH)、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和汽轮机监督仪表系统(TSI)。发变组及厂用电系统纳入DCS控制系统。辅助车间控制系统拟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及机组运行联系的紧密程度,通过设置DCS远程I/O(站),实现在集控室的集中控制,即一点监控,使辅助车间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就地车间不设控制点,只设置巡检、调试维护站,方便电厂运行维护、检修。辅助车间系统包括循环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取样加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燃料输送系统、燃料储存及管理系统、除灰系统和空压机系统等,所有辅助车间控制系统均采用与主机DCS统一的硬件和软件,共享操作员站。全厂一个统一的网络。本工程设置一个集控室,集控室布置是按炉、机、电、辅助系统集中控制方式考虑。集控室位于主厂房与汽机之间的集控楼内,标高为8.00m。在控制室附近设有交接班室。集控室面积约50㎡,机组操作员站采用直型布置方式,值长台为直线型布置方式,位于控制台中间位置,台上设有DCS系统值长站和调度电话等人机接口终端和设备。3.工程范围3.1锅炉仪用空气管路安装。3.2汽机仪用空气管路安装。3.3其他辅助厂房仪用空气管路安装。34.工作内容:4.1支吊架制作及安装:4.1.1制作:下料,平直,组装。刷漆,底漆一致。4.1.2安装,找平,找正,固定。4.2管路敷设:4.2.1检查、清洗、调直、弯管、配管、焊接、固定、上接头等。4.2.2仪用阀门、空气减压过滤器安装。5.施工条件5.1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符合安全规定并满足施工要求;5.2安装时需要在墙上、楼板打孔的地方,应办理相关手续;5.3对于现场交叉作业点,应有安全协议或措施;5.4仪表管及支吊架的焊接应由专业焊工施焊。6.施工准备6.1施工现场已具备热控仪用空气管路施工条件。6.2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有关规范、规程、图纸及有关文件资料。6.3确定仪用空气管路敷设路径。6.4由专业人员搭设脚手架。6.5检查仪表管材及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6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6.7工器具准备。7.施工工艺流程图4施工前准备领料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8.施工步骤(作业程序、操作规程)8.1支吊架制作安装:8.1.1确定仪用空气管路敷设路线时应满足下列原则:管路应按现场具体情况敷设,不应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有较大震动处,应敷设在便于维护的地方。8.1.2根据管路敷设路线、管子及阀门的规格数量确定出支架的下料尺寸,再根据规范上管路支架间距要求确定出制作数量。8.1.2.1不锈钢管:水平敷设时,1~1.5米;垂直敷设时,1.5~2米。8.1.2.2铜管:水平敷设时,0.5~0.7米;垂直敷设时,0.7~1米。8.1.3制作支架用的角钢必须先经平直,方可下料。人工平直时,可将角钢放在平台上,上衬平锤,用大锤打在平锤上进行平直。平锤应平稳地放置在角钢的立面上,视角钢弯曲程度从一端顺序进行平直。8.1.4角钢在下料时,应先按部件规定长度划线,作出标记;不得用电火焊下料。下料后的部件必须打磨掉尖角、毛边;若有显著变形,则应再次平直。5支吊架组合支吊架安装刷漆仪用空气母管路安装仪用空气支管路安装管路严密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