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积累幽默、凄惨、神奇、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深化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才能目的1.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2.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才能。德育目的体会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涵。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化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设计思路1.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2.拓展延伸。课文粗浅易明白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想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困顿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沉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展比照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联络语文积累,顺势导人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包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比照延伸。[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老师引领学生诵出:我惭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擦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宏大而破裂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妨碍本人人生历程的一段追想。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板书文题、作者)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老师明确:(投影)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场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逮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迫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中诗歌作品,其中比拟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以下词语。(投影)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凄惨。神奇:微妙神奇。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温厚:平和宽厚。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么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平常的经历。老师提示住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诚情意。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能够作怎么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追想他的第一本书的?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平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窘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包含着生活的艰苦、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追想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想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由于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四、研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考虑:(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欢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联络下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