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麻村三万活动调查走访阶段工作总结———桐麻村我入驻桐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根据农村实际工作情况,结合春耕生产,不断创新工作,走村入户,开展“三万”活动工作,宣传党的惠农政策,送科技信息技术,贯彻驻村工作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三万”活动的各项工作。现将调查走访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落实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我工作组分片深入到各农户家里,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密切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扎实落实“全覆盖”和“增感情”,切实做到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在走访过程中,我工作组干部以落实“三个走访”为重点,一是坚持走访所有农户,不遗漏一户,实现走访全覆盖;二是重点走访“五老”、“六户”,即重点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上访户”和“特困户、五保户、示范户、留守妇女户、留守儿童户、留守老人户”。三是走访过程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重点宣传粮食补贴、农村低保、计生奖扶等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真切体会到党的温暖。(二)端正态度,搞好民情调查民情民意调查是“三万”活动的中心环节,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兴办实事把好脉,做到有的放矢。走访实施过程中,我工作组共走访群众265户,形成问卷调查表128份,召开院子会11次、村支两委会2次,记录民情日记15篇。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工作组将认真总结经验和问题,及时向乡“三万”活动小组报送信息和工作动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积极落实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把“三万”活动规定的调查内容落实到实处,宣传好国家的惠农政策,为驻点村群众办实事。第二篇:建新村“三万”活动入户走访调查报告建新村入第1页共14页户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和**镇党委的部署,以“进农家、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镇党委组建四个工作组分别驻***村、***村、***村、***村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活动。以镇党委副书记***同志和副镇长***任正副组长、镇人大办、党政办的10名同志为成员组建了第二工作组,驻建新村开展入户调查。20天的进村入户,全体队员的足迹走遍了全村17个村民小组,653户。所到之处,工作队员向村民认真宣传党对农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通过民情走访、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了解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召开了村组干部碰头会,工作队员将所访、所问民情与村组干部交流,致使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日益升温,从而形成初步共识。一、基本情况建新村位于**镇东南方向、距建南集镇约6公里,全村沿建南河和德建公路而下,呈现出一狭长形状。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653户,2601人,2746亩耕地,其中水田1300余亩,旱地1200余亩。农田大宗作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村里村内无任何企业,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二、调查走访反映出来的主要情况(一)农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增收难度大从调查走访情况来看,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外出务工,也就是常说的打工经济。从走访的数据统计来看,本村的超过四成的农民在外面打工,很多组像一组、二组、七组、十组、十三组等超过大半的村民在东南沿海省份打工,村里面留下的往往都是老幼妇残。在家的村民只有靠种地卖粮食喂猪等作为经济收入的来源。根据走访情况反馈,前五年的时候的市种子公司在这里曾设有育种稻田,曾给种水稻的村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种子公司从这里撤出,种植效益顿时大为缩水。现在据村民陈述,种植水稻也就是免得第2页共14页自己掏钱来买粮食,至于经济效益几乎没有。此外,沿公路主干道一线和靠近江汉气矿的村民,由于交通相对较好,人流量大一些而开设了小卖部,经济收入相对宽裕。但总起来说,全村的村民经济收入单一,加之村里无任何企业和集体经济,村民增收的难度较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