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康复指南【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临床表现】1.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半数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多,少数有免疫接种史,从感染至发生神经症状时间为1~3周,死亡率为3〜4%,死亡率极高。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运动障碍:多为从下肢向上起发展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并且瘫痪<7天达到高峰。3.感觉障碍:起病开始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腰,颈,肩部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痛。感觉障碍表现为手套、袜套型,不少病例可无轻易感觉障碍。4.颅神经障碍:主要影响切、IX、X对颅神经。半数以上病者有颅神经周围性瘫,舌咽,迷走神经损害,表现为吞咽困难、声嘶、咳嗽反射消失等,面瘫常为双侧性。5.呼吸障碍:部分病例可发生呼吸困难,多在起病后3~12天出现,原因是病变波及颈,胸段N根而致呼吸肌麻痹。第九、十对颅N麻痹时,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少数病例是由于病变波及延髓致呼吸中枢衰竭。6.括约肌障碍:少数患者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主要功能障碍】(1)瘫痪:颅神经周围瘫、下肢瘫痪、四肢瘫痪。(2)感觉障碍: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丧失。(3)肌肉痉挛:腰以上的脊髓损伤常常出现肌肉痉挛、疼痛。(4)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重病情。(5)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呼吸困难等。【评定内容】运动功能障碍评价,即临床与康复的评定。【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一)急性不稳定期各类型脊髓损伤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1.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体位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2.膀胱功能训练在急救阶段,因难以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静脉补液之后,应开始间歇导尿(每日4次)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训练。3.全身关节训练(良好的肢位摆放)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0°,四肢处于功能位摆放,在医生未下处方前不得进行脊拄的旋转、屈曲、伸展等运动。4.肌力增强训练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并且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急性期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5.血液循环、自主神经功能适应性训练包括由仰卧-坐,坐-立体位转换等训练。6.心理康复应给以温暖,鼓励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完成各种训练任务,早日达到康复的目标。鼓励伤员将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让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得以宣泄,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康复治疗。7.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的训练和处理2小时间隔轴向翻身等。(二)急性稳定期(4~12周左右)在此时期,持续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1.四肢瘫可以做一些站立训练,通过电动的起立床、辅助器具或者治疗师对他进行帮助完成体位的变换或者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洗漱、进食;脊椎的训练,就要考虑用一些颈围,避免颈部过度活动;膀胱训练可以做一些清洁导尿,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反射性膀胱训练。2.截瘫在四肢瘫训练项目基础上增加辅助站立和残存肌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于脊柱稳定性良好,或者增加坚强的外固定,并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可以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患者开始借助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踝足矫形器等进行步行训练。图1-28截瘫患者的辅助站立设施(三)慢性期(12周以后)加强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加强心理康复,以及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各种教育、培训。另外,康复实施形式是在康复医师的策划、组织、总体评估下,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假肢与矫形器师等协调完成。并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诊,评估疗效,微调康复内容。没有专业人员条件时可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暂时由医务人员经专业人员指导后进行。急性期训练应配带围领、腰围等保护性支具。慢性期的各种训练应以巩固疗效为目的,强度、内容因人而异。【康复护理】主要是急性期的护理:1.皮肤护理①每日检查压疮(褥疮)的好发部位。②卧床患者2小时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