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浅谈绿洲农业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摘要】阐述了绿洲农业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绿洲农业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绿洲农业;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特别是沙漠或者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降雨量稀少,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对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全面奔小康目标的实现。在这些地区大力推广绿洲农业,充分发挥绿洲农业的优势,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光照充裕的优势,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绿洲农业的基本特点绿洲农业是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1.1绿洲农业对水的依赖性较强西部地区大多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风沙比较大,水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才能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西北地区的荒漠土地不经过改造是不能适应发展农业的,这种改造就是一种荒漠变绿洲的改造,防风治沙成了农业发展的先行条件,新开垦的土地需要种植防护林,需要引水,经过不断的改良形成一定的局部小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发展农业,这种改造的过程就是一种绿洲的形成过程,有了绿洲农业才能发展起来,没有绿洲就相当于在沙漠中种植农作物,缺少了一种适农气候环境的保护,因此说绿洲农业对水的依赖性特别强,水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源泉。1.2绿洲农业的布局特殊绿洲农业又叫绿洲灌溉农业,是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第1页共3页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有的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有的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我国的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各绿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且有良好的树木植物等,也是西部干旱荒漠地区农业、畜牧业适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1.3绿洲农业是特殊的生态农业绿洲农业在保护、改善干旱荒漠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就会失去依托和基础,农业就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2.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西部干旱荒漠地区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洲农业,以农业的大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1科学规划,搞好产业布局俗话说。规划要先行。发展绿洲农业必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地形等实际,因地制宜,从区域布局着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并结合当地农业各业现行种养分布情况,按照连片、适度规模经营方向设立相应的生产区域。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绿洲区域,突出滋养、开发、持续为重点,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畜牧业以中远郊为主,水果业以部分以流溪河沿岸为主,粮食按土地轮作要求安排种植。在大的规划指导下,按照市场需要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品种结构的优化。同时,要加大名、优、新、特产品的发展,按照区域布局要求,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创立一村一品品牌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提高农业的第2页共3页品牌竞争力。2.2加大投入,打牢发展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靠天吃饭、望天收”的被动落后观念,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和优化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基础条件,以发展绿洲农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大力支持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各类水库,调节水环境,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田间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