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了解《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2、对丁香这一意象的深层理解。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感悟力。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时代心情。2、理解雨巷、丁香般姑娘、“我”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作者表层及深层情感。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及诗词作品中的丁香。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对意境的解析自己体会本文的意境2、象征的有关知识作者用丁香姑娘等典型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忧伤?原因探究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篱笆雨巷: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写作背景“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1.失恋的痛苦2、现实的黑暗《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3.人生哲理•丁香一样的姑娘运用了象征手法•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比较阅读: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生活中有许多美好,让人刻骨铭心。如果不善于把握,容易与我们擦肩而过……千里共蝉娟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