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顾工,1928年生,诗人,上海市人。1945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记者、总后勤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著有诗集《喜玛拉雅山下》、《火光中的歌》、长篇小说《红军的后代》、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等。你知道铁索桥指的是哪座桥吗?泸定桥泸定桥也叫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通往康,是四川藏高原的内地重要通道。此桥始建于1706年,桥长101.67米,宽3米,高14.5米。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木板,其余4根均分,两边作扶手,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泸定桥撒(sǎ)漂(piāo)洒(sǎ)飘(piāo)易混淆的生字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当你站在铁索桥上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想到些什么?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秘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飞夺泸定桥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一四啊!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1)作者想到了这些,你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交流)2)第二小节,看着脚下的大渡河水,作者想到了红军,想到了他们怎样?让我们也再次回顾一下吧。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二三一、把词语补充完整。()()战斗()()激荡()()歌唱二、填空。1、本诗作者(),()代作家,作品多反映()。其代表作品有《》《》《》《》等。2、这首诗追忆了(),歌颂了(),追往昔,惜今朝,表达了()。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我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第二节,追忆了(),第三节写(),第四节()。本诗的写作特点是(),整首诗的韵脚是()。3、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并说明起作用。4、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这是()写法,同样的写法还有()一句。试说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三、回答问题5、作者站在铁索桥上,心潮为何汹涌激荡?6、作者高声歌唱的是什么?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