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及方法11班22号襄樊大庆路小学乔媛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在加强对青少年关心和思想教育上,提出了明确要求。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从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精辟地阐述了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社会文明和进步,但是,搞改革开放,就必然会有利有弊,趟开国门让外面的事物引进来,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这就难免出一些新的不良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影响,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坏,极易诱导他们误入歧途,使其违法犯罪,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最大程度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在当代青少年身上,既有着传统的基本特征,又集汇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是具他们有很强的“经济意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越来越强,甚至形成了“金钱是万能的”的观念。确实,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对我们的作用实在太大了。为了生活,人们都得通过合法的渠道挣到更多的钱,而青少年,他们是一个完全的消费者,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金钱的认识较早,且需求量大,当家庭的供给不促时,他们会学会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找钱,最后就越陷越深,直至犯罪。而在这方面的犯罪特征表现为暴力的、集体的,且犯罪的手段成人化。二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依赖。这一特性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视如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使他们产生的依赖心理。一旦形成依赖心理,使其思想不上进,没有长远志向,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改变,整天游手好闲,这就极易被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及其行为所侵蚀而走上犯罪道路。再是行为和性格个性化、极端化。在现代家庭中常常是一家三口,由于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子女的开导、培养等教育甚少,经常孩子一人,这样易使他们形成忧郁、孤僻的性格。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由于性格掩饰其内心的表现,平时在父母老师的心目中是诚实的孩子,但当他们在不断或间断的受到欺负和责备时,就会一倾而泄,容易发生极端行为——杀人放火什么都做出来。第四是网络犯罪。在这方面的犯罪其特征是隐蔽性、科技性,而青少年是处于好奇心理而参与犯罪,这也成为当今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除上四个特征外,青少年还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基本特征,即:这个时期的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成熟、定型时期,道德法制观念淡薄;他们的是非辩别能力、自控能力差;对事物好奇心强,好感情用事,讲江湖毅气等等使青少年极易误入歧途。综上述,全面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特征,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渡过,学校是影响他们最大的公供场所,是他们健康成长与否的重要地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营造良好的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必须长抓不懈。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场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很多直接原因就源于在这里。在学校里,青少年学生成群结队,有的在这里拉帮结派。由于他们年少好胜,崇拜主义、英雄主义强烈,结帮派后就会发生群体性斗殴。此外,由于老师的教育方法粗暴,发生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有的青少年会对老师采取报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