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劝学教案关于劝学教案模板汇编九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劝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劝学教案篇1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显明第1页共140页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驾驭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实力目标第2页共140页精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化目标教化学生应当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当仔细听取他人的看法并仔细的加以改正。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第3页共140页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假如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日,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会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状况第4页共140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书目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第5页共140页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组织学生进行材料沟通并出示板书将课后查阅的资料在班内进行沟通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范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学法指导概括段落大意第6页共140页四、精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1、师生互动进行驾驭文章的基础学问:学生设疑,老师答疑;2、老师出示板书,检验探讨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其次题。组织、参加学生探讨,并进行适时指导分组探讨:1、设疑;2、翻译文章五、揣摩品尝课文第7页共140页1、仔细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三国演义》第76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等)第8页共140页2、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书)3、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思索问题探讨,回答问题,听讲,记笔记第9页共140页六、表演课文1、按原文内容表演课文,尽量运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运用现代汉语进行表演;3、将表演的背景设置为现代社会,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议题应当展示《孙权劝学》一文的现代意义。提出表演的要求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表演课文,评价表演七、总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