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文科周五训练试题历史(5)1.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3.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项目1920年1936年机器制造品12.9%20.5%手工制造品32.2%25.5%农产品45.4%45.9%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产品4.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报道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6.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7.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8.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9.《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10.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1.《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视为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新中国始终得不到美苏的承认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其实现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更响亮的声音”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12.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l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