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一课三研”活动转自网上集体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良好的互动是教师有效行为的重要体现。而良好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要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对这些理念并不陌生,但怎样将其与教学中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并切实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新课改倡导的精神却是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后如何恰当回应,都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而化解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结合教师的具体实践开展园本教研。研究集体活动中的观察,教师首先要深切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以中班集体活动“奇妙的镜子”为例进行的一课三研,设计与实施为依托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一研讨:共同分析,精心设计活动第一步:执教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大致的设汁思路中班的幼儿喜欢照镜子,每次照起镜子来,总有几个小孩子左照右照不愿离开,我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和兴趣。正巧班级里也要结合“奇妙的物体”主题,于是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集体活动——“奇妙的镜子”诞生了。第二步:集体研讨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教案首先,我们是从幼儿的兴趣角度出发,在幼儿熟悉的生活中挖掘科学教学的内容,使幼儿对自己的探索对象既喜欢,又感兴趣。同时幼儿通过观察、试验、操作积累粗浅的有关光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其次,在设计活动中,我们紧紧把握材料、探索、问题这三者的双向流动。不断探索、操作、观察,并鼓励幼儿多角度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大满足了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最后在快乐中体会镜子的用途,其中对各种镜子的观察既有个别的物体的观察又有多个物体的比较观察。一度课:执教者——薛蓓蕾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发现镜子特征,对不同镜子成不同物像的现象感兴趣,并体验物像变化的乐趣。2、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望远镜、放大镜各六副,矿泉水六瓶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引出主题。2、玩放大镜,说说有什么发现。(1)幼儿用放大镜对着课桌上的贴花,观看贴花发生的变化。(2)幼儿用放大镜对着自己的小手,观看小手发生的变化。(3)师幼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用放大镜看东西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时候要用放大镜?”3、玩望远镜,说说有什么发现。(1)请个别幼儿站在教室门口用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2)师幼交流用望远镜的方法及发现。“用望远镜看东西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时候要用望远镜?”4、交流提问“今天用镜子看到许多和平时不一样的东西,你愿意和大家说说吗?”“你觉得透过镜子为什么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5、玩水制哈哈镜每小组一瓶矿泉水,请幼儿将矿泉水瓶横放到报纸上并来回移动,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奇妙的镜子》教学反思这次科学活动选材内容为《奇妙的镜子》。根据大纲要求,科学领域的课程就是要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乐趣,在操作中学习发现新鲜事物,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科学活动重点在于让每位幼儿尝试操作,并在操作中乐意与同伴分享操作的方式及发现。根据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几副放大镜和望远镜,用矿泉水当作哈哈镜。当我拿出这几种不同的有趣的镜子时,幼儿马上被吸引了。我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然后分成几个环节让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镜子来观察物体,在每一环节之后进行交流和总结。整个流程下来,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但是,这次的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由于教具准备不充分,没有保证让每位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相应的操作。当部分幼儿进行操作时,其余的幼儿只能等着。当所有的幼儿都轮到使用操作工具,总的时间就消耗比较多。再者,我在某些环节对个别幼儿进行的提问的问题不是很明确,没有直接联系教学目标,使得幼儿的回答偏离了预期的答案。总的来说,对于科学活动,要能保证让每一位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进行操作,那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争取让每一位幼儿参与操作,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研讨:一、分析一度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活动过程缺乏探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