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四争学用红刊心得体会六篇篇一作为农村村党组织书记,阅读《中国老区建设》这本杂志非常必要,它不仅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革命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年轻人增强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我们在盛世之下能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从而把所受到的教育不断转化为今天工作中勇往直前的动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勇于开拓,越走越宽。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小小感悟。首先,杂志的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在接触《中国老区建设》后,它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杂志的内容篇幅有序,内容有序,张弛有度。《中国老区建设》这份杂志不是简单地回顾老区过去岁月峥嵘,也不是静态写人和事,而将岁月的变迁和先辈们的无私拼搏精神,通过揭开一个个尘封的往事,通过老区建设中一个个里程碑的进步,鲜明地告知我们应该在基层做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耐性和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和国家所给予的良好政策,为民谋福。这份杂志不仅能够让我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思考着未来,更能成为促进自己实现自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向牌。其次作为基层干部,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农村以后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奋斗,而这本杂志给予我们很多外界的讯息,让我们充分了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诸如一些调查研究,会使我们加深思考,从而能够深层次的思考着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中国老区建设》第184期那篇《农村人才出现空心化》,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目前,大量农村优秀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人力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降低。优质劳动力的流失,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人口的凋零,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引发了其它一些问题,给社会增添了不利因素,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短板,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巨大的差异,具第1页共8页体表现为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以及城乡经济差异和城乡居民享受公共供给服务的差异等等,如何为农村留下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问题。最后,作为一名村支书,在村里履行职责时,思想上要够成熟,不能欠缺社会历练和处事魄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责任”二字,只要我们把村里安排的事做好,把一些服务村民的“小事、琐事、麻烦事”做好,就是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农村的工作是复杂的、矛盾的、琐碎的,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责任有大有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承担一份责任。这些事情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处理这些事情时必须带有一定的责任心。农村工作是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不能把他们当“外人”,要把他们当成朋友、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真心去为他们着想,去为他们排忧解难,才能赢得村民的尊敬和信任。篇二有幸接触《大江南北》、《中国老区建设》这两本红色期刊可以追溯到我刚到村任职的时候,在整理农家书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遇上了她,被她那丰富的栏目内容、多样的创作形式、鲜活的人物事例深深吸引,并很快喜欢上了她。回想起20XX年我刚来村里报到的情形,陌生的环境、怀疑的面孔、复杂的目光以及不知所措的工作,使自己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一度也因为现实和理想间的差异,迷惘浮躁、灰心丧气。农村是个大舞台,施展才华的好地方,我认为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自己所起的作用方面还是欠缺很多,需要不断努力,我个人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一、首先,转变心态。较城市而言,农村条件艰苦,缺少各种娱乐和硬件设施,再加之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到“村官”的精神落差,这都势必会对习惯的生活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从另一个侧面积极看待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在农村工作,会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我们和他们交流起来也会有一些代第2页共8页沟,很多时候会遇到许多误解和委屈。作为村官,只能压住心中的火气,清磨掉学生时的稚气,打磨掉社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