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勤学”古文泛读篇目:《送东阳马生序》《范仲淹食粥心安》等学段:九年级教师:李会荣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古文泛读学习目标:•1.大声大胆把文言文顺利读下来;•2.积累古人“勤学”的事例且能够简单运用;•3.学习古人用心于学的刻苦精神。•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fǔ),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jī)数茎啖(dàn)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jù)享盛馔(zhuàn),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范仲淹食粥心安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公事迹》•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à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像和读书时那样专心刻苦。•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àn)、《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祖逖•匡衡•孙敬,苏秦•车胤,孙康学以致用•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有许多我们众所周知的名人、伟人。回首历史,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离不开“勤奋”二字。•宋濂是我国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被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有很大关系。宋濂从小就好读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书。小宋濂只能向有书的人家借书来抄,抄完就还给人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即使墨水结成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他也从不懈怠。这正为他日后满腹诗文,大有所成奠定了基础。•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从小聪明过人,但是家境贫寒,没有纸笔来写字。他的母亲……..胸怀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