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精神代代传济渎路学校五四班李梦婕指导教师李燕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有一个年迈九十的老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肩挑两桶水走在大深山里,泥泞的路上,他们爱水如命,小心翼翼的,深怕漏一点水。突然,传来“啊”的一声,这个小男孩摔倒了,求来的水洒了,小男孩的手和腿也流血了。老人无奈而又自责地看着天,小男孩凝望着远方说:“如果家门口没有山就不用走那么远去挑水了,我们还可以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那该多好啊!”这时,一道闪电劈了过来,这个老人被电的全身焦黑,他只觉得全身麻木,动也动不了,而且眼皮好像被千斤重的东西压下去,最后他昏过去了。他梦见了车水马龙的现代世界,人都是车来车往地穿梭在马路上,没有泥泞的山路,没有吃水的困难,一切都是那么方便,那么干净。忽然,头又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他醒了过来,在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手持拂尘的智者,意味深长的说:“是不是每天要为吃水问题而困扰啊?想不想过上梦中的生活呢?”白发智者说完就消失了。他忽的想起了儿子的话,茅塞顿开,“挖山、修路……”想法在他脑子里不断涌出。这个情节大家很熟悉,对吗?对!这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那个老人就是愚公,那个少年就是他的儿子,因为他们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挡着去路,每次挑水都得到山对面去,来回需三天时间,如果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更不知道日期了。面对孩子的渴望,他下定决心:挖山,创造后代的幸福!于是就和妻子商量,但妻子不同意,可他却说:“我虽已年老,但雄心依在。我们这里穷乡僻壤,但它是生养我们的土地。我们要爱我们的土地,要有改变它的决心,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心协力,建设和改变我们家乡的面貌。当然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辛苦和代价的。我们要做好付出、吃苦和牺牲的心理准备,但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虽苦尤甜。”也就是在这个决心之下,他成功地感动了上帝,上帝派天兵天将日日夜夜施法搬移,乡亲们也被深深感动了,男女老少,甚至小孩子都出来帮忙,在旁边大声的喊:“加油加油!”,最后他们齐心协力搬走了两座大山,创造了今天我们代代相传的愚公精神!我们济源虽地域小、人口少,“硬资本”不硬。但愚公移山精神赋予了愚公家乡人民不服输、不服小、不畏难的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精神永远活在济源人民的心中,时刻告诫我们: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团结奋斗。柳坡镇马蹄沟村党支部书记翁昌发就是愚公家乡的代表。他,本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他身上却有一种不平凡的愚公精神。他带领全村一千多名群众耗时五年,矢志不渝地打通了通往外界的隧洞,帮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执著和坚强,默默地、忠实的履行着一位基层“领头雁”的神圣职责他用平凡而朴实的奉献塑造了震撼人心的美丽,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生命乐章。这就是愚公精神最主要的内涵:敢想敢干。可俗话又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能把大山移走并不是愚公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得到的。对!他有帮手,他的帮手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一代又一代、世代无穷的挖山者。他们全家老小、子子孙孙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形成合力。这就是团结奋斗的愚公精神。这精神,需要弘扬,更需要接力!作为愚公家乡的后人,我愿意接过这个愚公精神之棒。虽然我不会像愚公那样幸运有神相助,但是我可以有向着目标矢志不渝努力的决心!我可以努力攀登知识高峰,让知识成为我为建设“济源新大厦”的地基!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奋斗从我开始,努力从今做起,我期待的日子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