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人教版必修2复习: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用遗传图解来表示F1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的子代F2发生了性状分离:显︰隐=3︰1;2.实验现象又是怎样的呢?(1)杂合子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释的正确性验证对分离现象测F1基因型F1X隐性类型3.测交后代:显︰隐=1︰1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圆粒︰皱粒接近3︰1黄色︰绿色接近3︰1315+108=423圆粒种子皱粒种子101+32=133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5+101=416108+32=140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P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就是YyRr,所以表现为全部为黄圆。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以上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YRryRrF1在形成配子时: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比例是1:1:1:1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结合方式有16种9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黄皱:1YYrr2Yyrr3绿圆:1yyRR2yyRr1绿皱:1yyrr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测交实验表现型项目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272626F1作父本24222526不同性状的数量比1:1:1:1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际结果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发生过程:在杂合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YRyr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YrRyYRyrYyrR配子种类的比例1:1:1: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图解解))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2、采用因素到因素的研究方法。3、运用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单多统计学试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定律。5、扎实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态度、勤于实践、敢于挑战传统。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孟德尔在临死前几个月曾说过一句令人心酸的话:“……我深信,全世界承认这项工作成果之时已为期不远了。”虽说不远,其实也不近。从孟德尔逝世,到他的工作完全被学术界承认,又过了16年,而距他的论文发表之时已经长达35年!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孟德尔的理论为什么被忽视1.孟德尔“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正是达尔文进化理论问世的时代。2.马太效应。人们不仅把达尔文看成是进化论领域的权威,也把他看成是生物学界的泰斗。达尔文也有自己的遗传理论。3.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项成果要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作者往往需要反复强调、广征博引、大力宣传,才能如愿,孟德尔却从未这样理直气壮过。4.由于数学统计方法首次引入生物学中。孟德尔以前的生物学完全是一门描述性的科学,生物学家们根本想不到数学会与生物学有联系,也搞不懂统计数学对揭示生物学规律有什么帮助。1900年,是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他们是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DeVries,1848~1935)、德国的柯灵斯(CarlErichCorrens,1864~1933)和澳大利亚的契马克(ErichvonTschermak-Seysenegg,1871~1962)。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时代。孟德尔也被称为“遗传学之父”。““重新发现”孟德尔重新发现”孟德尔HugoDeVries(1848~1935)CarlErichCorr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