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解析】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因此培养基直接培养的是细菌。【答案】B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解析】实验的关键就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答案】D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步骤是()A.噬菌体DNA注入活细菌细胞内B.利用细菌的原料和酶系统,噬菌体DNA多次复制C.利用细菌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质D.子代噬菌体的组装和释放【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噬菌体进行增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噬菌体DNA分子多次复制产生多个子代DNA分子,是增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答案】B4.有关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D.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基因重组【解析】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该实验没有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答案】B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答案】A6.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②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③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④放射性检测⑤离心分离A.①③⑤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①③⑤④【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体标记的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A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解析】噬菌体只能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因此不能直接利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标记噬菌体则必须先标记细菌,再用标记过的细菌培养噬菌体。【答案】C8.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⑥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④【解析】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揭示了DNA的空间结构和组成单体的组合方式;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提出了“转化因子”,没有指出“转化因子”是DNA。【答案】D9.(南京调研)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