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坐标体系——名家系列学习目标•1、复习《三顾茅庐》《出师表》《诫子书》文言知识点•2、熟悉文言文阅读题型•3、迁移拓展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4、感知诸葛亮形象课前检测•附表一一、解词诚:确实箪:用箪盛饭卑:社会地位低微鄙: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二、辨词A、来/把B、原因C、品行/队伍D、给予/留下三、翻译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不同。2、就下令一名大将带领荆州的军队进军中原地区。四、B观看微课迁移拓展•绿皮书P127•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解加点字:笃属为汝•辩词:于以•翻译划线句•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从成都传命召见诸葛亮,把后事(同嘱)嘱托。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中原。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父亲一样侍奉他”。课中检测•附表二一、解词1、静:摒除杂念、宁静专一2、淫:放纵3、广:增长4、枯落:喻人老志衰,没有用处二、辨词AA、怠慢、懈怠B、以致/来C、又/辩解D、修养/研究三、翻译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来明确志向。2、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穷困潦倒的人住的陋室。四、D《三顾茅庐》《出师表》:鞠躬尽瘁忠贤诸葛亮的形象:的臣和相《诫子书》:诸葛亮的形象:谆谆教诲的严父迁移拓展•绿皮书P54•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解加点字•2、辨“于”“以”•3、翻译划线句•周成王封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对于天下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死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