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学案《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学习目的: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包含的深入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关于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2.读准以下字音:逼狭崎岖雄健浩荡3.积累词语: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用简约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倡导的雄健的精神?三、合作释疑3、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地,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4、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三段中所说的美趣?5、请从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四、拓展延伸6.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地,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地,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地一样的什么诗句呢?五、课堂小结作者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困苦中毫不泄气,有着坚强的民族自决心,表现出作者李大钊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六、达标测试阅读以下文段,答复文后咨询题。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困难险阻的境地,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非常宽敞的境地,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非常逼狭的境地,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通过的地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点,固是高欢乐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地,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地,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如今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通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兴趣。但这种壮美的兴趣,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受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能够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困难境地,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展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兴趣的事......7.写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逼狭____崎岖____8.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9.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10.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1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展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与提示:(从自主探究开场)1、本文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腾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我们应该在困难困苦中毫不泄气,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势。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络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确实是这种冲破一切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3.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说明了民族生命的进程有两种境地--宽敞和逼狭,重点说的是逼狭险峻的境地。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明了人类历史生活的两种境地--坦荡和崎岖,重点说的是崎岖险路的境地。第三段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