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利率》教学设计《利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也掌握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2、我能养成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的良好习惯。3、我一定能树立支援国家、灾区和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2、难点是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临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自学课文P99“利率”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储蓄的意义是什么?(2)银行存款方式有哪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老师指导: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进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4、阅读理解P99—100例6,解决以下问题:(1)利息怎么求?友情提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结合例6,求一求老奶奶两年后的利息是多少?(3)老奶奶实际能拿到的利息是多少?(4)到期后,老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5)P100的两种解法你理解吗?4、是不是所有的利息都要缴纳利息税?(查阅资料了解)三、反馈练习:阅读P100“做一做”,了解存款凭证每栏的作用,从中猎取信息,并解答。四、:巩固训练1、巩固训练:(1)完成P102第6题.(2)依据P102第7题,各自发表意见。(3)完成P103第9题.2、拓展提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李奶奶5年前用5万元买了国债,存期为5年,当时的年利率为5.40%(不纳税),今年李奶奶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常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假如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沟通讨论。板书设计: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利息×税率解法一:1000×4.68%×2=93.6(元)93.6×5%=4.68(元)《利率》教学设计2《利率》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99~100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育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进展,整合教学目标。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根据关注学生进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进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进展、构建自我。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p99——10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率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教材在简介了储蓄的意义、存款的方式及相关概念后编排了相应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利率与人们的生活、理财等实际应用息息相关。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楚,易于老师和学生把握。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是:◆知识基础①学生刚学过百分数知识,总体上掌握得较好,所以学生较容易接受。②学生对储蓄、保险、纳税知识有了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定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税后利息的计算。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一、课前预习,增强感知◆预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