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50篇•一、古诗34首:(文言文16篇)•1.关雎(诗经)2.蒹葭(诗经)•3.观沧海(曹操)4.饮酒(陶潜)•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次北固山下(王湾)•7.使至塞上(王维)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行路难(李白)10.望岳(杜甫)•11.春望(杜甫)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观刈麦(白居易)1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7.雁门太守行(李贺)18.赤壁(杜牧)•19.泊秦淮(杜牧)20.夜雨寄北(李商隐)•21.无题(李商隐)22.相见欢(李煜)•23.渔家傲(范仲淹)2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5.登飞来峰(王安石)26.江城子(苏轼)•27.水调歌头(苏轼)28.游山西村(陆游)•29.破阵子(辛弃疾)30.过零丁洋(文天祥)•3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2.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3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韩愈)34.己亥杂诗(龚自珍)诗歌朗诵赛篇目:《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望岳》《登飞来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泊秦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春望》《过零丁洋》《己亥杂诗》•中考题型:•1、默写•2、理解诗意•3、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5、诗歌赏析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提示:1、古诗词鉴赏题灵活多变,不要以为篇幅长的就不会在中考中出现,因为长诗也可以短考。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等2、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往往体现在“诗情画意”上,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深刻了解诗歌的意境,要能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的画面。3、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通译上,那么诗歌就被读死了,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气”与“神”。唯有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才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钱塘湖春行》鉴赏示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紧扣“春行”,诗人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是春“水”、树上是春“_”、空中有春“_”,堤岸有春“_”、春“_”,作者最后以“_”二字直抒胸臆,又以“_”几个字表明景物美不胜收,诗人流连忘返。2、有诗评论家指出:中间四句闲笔太多,“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删去更好。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乱花渐欲迷人眼”,“乱”字应作何解释?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诗写的是早春。“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早莺”“新燕”说明这两种鸟刚刚从南方飞回;“没”表现了花团锦簇的情态。B、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描绘钱塘湖初春景色。C、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D、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表达的情感:《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早春的西湖生机盎然、风光明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赏析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小组合作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学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