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会词中大方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与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新授(一)、1、范读词五首。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2、学生齐读词五首。(二)学习《望江南》1、夯实根底(1)字词过关筠()脉脉()苹()倚()(2)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而,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教学过程2、读文本理解这首词的大意。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瞭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本人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3、读文学“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提醒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点?“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单和期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觉“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无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从“斜晖”能够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往常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接着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点。4、本词小结总评短短27个字,却包容了非常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无望以致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委婉、细腻。5、再读一遍本词。(三)学习《武陵春》:方法同第一首,并比拟阅读。三、作业:背诵两首词,预备默写。板书:望江楼梳洗独倚江楼→希望望过尽千帆斜晖、水→无望肠断→无望武陵春只恐载不动花已尽…倦梳头愁物是人非欲语先流闻说也拟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词开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2、齐背读已学过的《望江楼》和《武陵春》二、新授(一)学习《渔家傲》1、夯实根底(1)字词过关塞()()()嶂()浊()燕()羌()人不寐()(2)作者及背景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2、读文本反复朗读,揣摩诗意上片描写塞下风光,边塞秋天风光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方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教学过程3、读文学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暗示了将士的思乡之情。4、学生齐读本词(二)学习《江城子》1、夯实根底(1)字词过关猎liè擎qíng貂裘diāoqiú卷juǎn鬓bìn挽wǎn(2)作者及背景2、读文本反复朗读,揣摩诗意3、读文学“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