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灰雀》设计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愉快、面包渣、或者、酷寒、喃喃自语、惋惜、确信、果然、欢蹦乱跳、老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明白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遭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器具生字卡片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1、(出示列宁图片)师:简介列宁的材料。(你理解列宁吗?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立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获得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特别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二、合作交流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番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老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2、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协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构造、部首。如:散、胸、脯、惜。(2)学生书写,老师巡视。(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修改。3、范读或朗读课文(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考虑: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三、品读体验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特别喜爱灰雀。)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划下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胸脯粉红、深红——美丽树枝间来回跳动——爽朗委婉地唱歌——善唱3、师: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提示: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理由,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师:要留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自由朗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体验(一)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灰雀不见了3、师:从第一段我们明白列宁特别喜爱灰雀,如今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如何样啊,他特别焦急。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列宁焦急找遍了(二)学习第3-10自然段1、师:灰雀不见了,列宁特别焦急。这时,列宁遇到了谁呀?一个小男孩。那么小男孩知不明白灰雀哪里去了?2、分角色朗读课文,留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3、师:列宁咨询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那么小男孩有没有看见灰雀呢?他知不明白灰雀哪里去了?4、学生讨论。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屏幕出示这三句话,通过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1)小男孩“没……我没看见”——心虚(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明白灰雀在哪里(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决地说——他特别清晰灰雀在哪里5、师:小男孩刚开场说话吞吞吐吐,同时又特别确信地说灰雀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明白灰雀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可能灰雀是他抓走的。那么,列宁也一定猜想到了,那他有没有责备小男孩:是不是你抓走的?他如何说?指名读:列宁喃喃自语“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酷寒,它怕冷。”你读明白了列宁怎么样的心情?板书:担忧“多好的灰雀呀,惋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板书:惋惜师:列宁没有责备小男孩,他只是说小灰雀特别怕冷,他担忧它被冻死了,同时也说本人特别喜爱这灰雀,特别惋惜再也见不到它了。那么小男孩听到后会如何想呢?请大家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会怎么样想,怎么样做?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确实回来了吗?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师:是它本人飞回来的,依然小男孩把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