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正在朝高学历的方向转型,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馆员人数越来越多,硕士学历馆员逐渐成为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生力军[1]。但是,本科学历馆员仍是图书馆的主力,新进入而没有图书馆专业教育背景的馆员人数占很大比例,图书馆总体上队伍老化、观念陈旧、知识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当前“互联网+”正在向各行各业深度渗透,图书馆也在所难免,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需要具备更高的图书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软件操作水平、综合知识水平和学科研究能力,才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转型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提升图书馆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是建设“互联网+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资源升级、服务转型的重要举措。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1.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问题,图书馆行业分立,相互之间既无隶属关系,也较少有业务来往。与此对应,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基本上也处于各行其事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馆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相当部分图书馆并无专门的馆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也无专人负责馆员继续教育工作,上级主管部门一般也很少关注馆员继续教育方面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明确导向和规范管理,图书馆开展的馆员培训在教学管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重视程度低,培训机会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馆员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有学者总结为自主学习模式、馆内培训模式、科学研究模式、课程教授模式和远程教授模式[2]。这些模式沿用多年,为图书馆的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许多图书馆对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有所下降,认为馆员学历水平不断上升,其能力素质足够满足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工作繁忙,馆员离岗培训第1页共7页难以安排,导致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尚未开展“线上”培训,线下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参加研讨会、参观其他图书馆、听演讲或座谈会等[3],这类学习培训一般都是临时选派,参与人数少、时间短,无法深入学习交流,达不到普及提高的目标。3.师资匮乏,教材短缺。由于缺乏专门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目前并没有建立一支稳定的馆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目前的馆员培训,老师一般是资历较老的馆员、高校图书情报专业教师,以及相关行业的的专家学者。这些老师都有各自的岗位和工作,参与馆员培训,只是属于临时兼职性质,平时与普通馆员的接触交流并不多,对馆员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可能并不十分清楚。馆员培训的内容也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没有馆员继续教育培训规划,也没有专门教材。馆员继续教育课程缺乏多样性,馆员很难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有些培训内容年年重复,与馆员实际工作相差甚远。三、“互联网+”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影响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4],从而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图书馆的发展也印证了“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资源建设、知识服务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有学者提出“lib4.0”概念,认为lib4.0就是“互联网+”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大数据图书馆[5]。对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互联网+”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1.馆员继续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如果故步自封,必然被时代淘汰和抛弃。“互联网+”对图书馆的革新是根本性的,众多业务流程被重组,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时空范围大大扩展,表现为从线上到线下,从馆内到馆外,从仅是上班时间到24小时不间断。在这种情况下,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如果不紧跟形势,不断更新,自然不能满足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需要。只有与时俱进,密切跟踪图书情报理论和技术发展前沿,与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发第2页共7页展同步,馆员继续教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