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丁琼芳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知识要点:篇目回顾明确含义方法分析方法总结年份考查篇目2014《爱莲说》(单篇)20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单篇)2016《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两篇课内对比)2017《陋室铭》与《论语·子罕》(一课内一课外对比)2018《曹刿论战》与《国语》节选(一课内一课外对比)近五年安徽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篇目: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什么是文言文对比阅读?就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读者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1.互为印证对比阅读法就是两篇文章论述的事件存在着一定的前因后果关系,或者说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证明。因此,在对比阅读中应该弄清楚两篇文章的类型,如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从印证关系来看,记叙文是议论文的基础,为后面的论证做准备。一般而言,作为互为印证关系的两篇文章,通常一篇是记叙文,而另一篇是议论文。如以《曹刿论战》与《孙子·谋攻》为例进行分析:[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甲文长勺之战的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说明。议论文记叙文1.互为印证对比阅读法1.互为印证对比阅读法要求:要求我们掌握叙事类材料中的重点事件或主要人物的行为特点,然后对比两篇文章的相应议论类文字,从文中筛选出能够证明重点事件或人物行为特点的主要观点,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2.同中求异对比阅读法是指两篇文章在题材或内容相近的情况下,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之后,找出两篇文章的不同。这种文章一般给出的视角比较小,但考查的问题比较大,要求我们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寻找两篇文章的区别点,其目的是培养我们能够从表面的相同或相似点出发,通过阅读分析、对比归纳,从而联系有关背景知识,找到两者明显的、根本性的不同处。以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李渔的《闲情偶寄》为例进行分析:[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洁身自好不孤高自诩实用价值2.同中求异对比阅读法2.同中求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