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一、复习导入新课。1、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这人间天堂的美景所倾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谁能来背一背?2、今日,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二、悟诗情。1、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所得?先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作者、写作背景、词语、诗句意思)3、播放视频,谈感受。(美、壮观)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情景吗?出示词语积累: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碧盘滚珠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嫩蕊凝珠轻摇曼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试试看,怎样能读出这种美呢?读出你不同的感受来。自由读、指名读(配乐)6、孩子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从寺中走出时,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7、一池的绿叶红花,让我们大家读出了别样的风情、别样的味道。播放歌曲。谁也想来高歌一曲?8、播放课件——西湖六月一望无垠的荷花盛开景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否给予了你心灵的震撼。面对此情此景,杨万里写下了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的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每人写两句诗,写出你此时的所见及所想。(指名上黑板板书。)三、拓展1、孩子们,同样是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示表格。2、小组讨论,汇报。3、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成了写荷花的千古绝唱,其实他还有一首写荷花的诗也是脍炙人口。知道是哪一首吗?出示《小池》。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首同样写荷花,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送荷花诗。4、诗题中一个“送”字,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不少学过的送别诗,谁能背诵几句?5、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你怎样理解?6、总结: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四、作业:1、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继续收集关于描写西湖的诗,描写荷花的诗,送别诗,比较异同。3、推举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