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方、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概磅礴。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了解了这些,谁能再读课题。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师: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二十五课,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逶迤磅礴岷山生读词语。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生自己练读。师:请你读。生读诗。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齐读。生齐读。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沟通解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逶迤”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她解决?生:指山曲折曲折。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师:“走”当什么讲?对,当跑、当滚过讲。那“走泥丸”就是──生:小泥球从脚下跑过去滚过去。(三)读悟结合,细读品味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生:红军岂会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作区区小事不足道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红军把“难”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读出你的感受。生读。师:红军战士把什么困难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红军遇到的困难画出来。生:把远征看成是平常的事。生:把战争看成是平常的事。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师:对,他们就是把这万水千山都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吗?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红)师:自己先读读这两句,再看看这两个变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都是写山的。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生:写出了山的不同样子。师: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生:我想这一道道的岭走也走不完。师:磅礴的乌蒙山呀,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