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医际关系)刘国彦(副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案例(一)2006年深圳山夏医院因为病人家属冲击医院,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院在无奈之下,发给临床一下医护人员每人一项钢盔,以求自保。新闻照片登出后,引起一片哗然,“美丽的白衣护士头戴钢盔给小朋友打针”,画面带出了强烈的对比和无奈。案例二•2009年6月21,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一名“肾积水并尿毒症”重症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21日凌晨3时,家属拒绝迁移死者尸体,并将泌尿外科封闭,医生和病人都被关在病房里。随后,200多人手持木棍和匕首冲至医院,封锁门诊大楼,摆满花圈,并焚烧纸钱,见到穿白大卦的就打,有一名医生身中六刀,被送进医院抢救,另有10余名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受伤。22日,市政府决定责成医院赔偿21万元。23日,医务人员忍无可忍,自发组织到市政府门前请愿,要求市政府作出解释,并严惩肇事凶手。•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生一病人之间缺乏理解。打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破坏了良好的执医环境。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医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近讲3/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的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士气低落。然而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并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问题。更是体制因素和媒体因素,国家对医疗的投入不足,居民自费比例较高。,媒体报忧不报喜,使医生的形象在公众中的评价有失偏颇。•良好的医际关系使得各环节医务人员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诊治工作;病人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会感到顺利,可使病人就医心情舒畅,加快病人康复。有助于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医际关系医际关系是指在现代医院的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医务人员主要是指直接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特殊群体。具体地说,医际关系主要是指医生与、护士、医技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医际关系的基本类型所谓医务人员之间关系模式,是指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代表性的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样式。根据医务人员在共同的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我们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分为四种模式。(一)平等-合作型: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思想上、技术上、知识上、工作上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一种最佳的医际关系。(二)技术指导型:一方处于领导地位或权威地位,常见的师生之间、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之间的关系模式。(三)并列互补型:医务人员之间彼此视为对手,展开竞争的关系模式。(四)竞争合作型:医务人员之间互不服气、互不尊重、互相攻击、互相拆台的关系。改善医际关系的措施①尊重人和理解人②处理好医际关系③处理好护际关系④处理好医护关系⑤领导者以身作则①尊重人和理解人尊重人和理解人,包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情、意见、人格。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每诊断、治疗一个病例,都可能需要几个科室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与帮助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也要相互保护。这是改善医际关系的总体原则。案例三•患者周某,男,76岁,工人。因患结肠癌在某医院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因血压低需用多巴胺维持,医生开出医嘱,要求从硬膜外管输入多巴胺,护士虽然知道药典中没有多巴胺硬膜注入的使用说明,但她认为自己必须忠实地执行医嘱,否则,会使医生感到护士不尊重和信任自己,影响医护关系。因此,护士便从硬膜外管输入多巴胺,当输入30ml时血压回升,2小时后血压平稳。护士在术后护理时,无意中让家属得知这个事情,虽然后来经有关专家会诊一致认为,从硬膜外管注入多巴胺,对患者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但家属认为是医疗事故,医患之间产生纠纷。②处理好医际关系医生的职业本质上要求与其它医生合作。医生们应以患者生命和利益放到首位,应把诊疗上的需要放到首位。这是医际关系的原则。良好的医际关系并非简单的“融洽的人际关系”,应以“患者至上,质量第一...